| 别名 | 杠板归根、河白草根、扛板归根、 |
| 出处 | 《福建民间草药》 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 性状 | |
| 炮制 | |
| 性 | 平、 |
| 味 | 苦、酸、 |
| 归经 | |
| 功效 | 解毒消肿、 |
| 应用举例 | ①治对口疮:鲜扛板归根二两。水煎服;另取鲜叶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②治痔疮瘘管:扛板归鲜根八钱至一两二钱(干品六至八钱)。炒焦,放冷后,和红薯烧酒十两至一斤炖一小时,饭前服,日服一次。或取根和瘦猪肉四至六两,红薯烧酒十至十二两,炖两小时,饭前服,日服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
| 用法 | 内服:煎汤,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敷。 |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