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 | 蜂子、蜂子、蜜蜂子、 |
| 出处 | 《本草经集注》
出自《本草经集注》;1.《日华子本草》:蜂子,食之者,须以冬瓜及苦荬、生姜、紫苏以制其毒也。 2.《本草图经》:蜂子,在蜜脾中,如蛹而白色。凡用蜂子,并取头足未成者佳。 3.《纲目》:蜂子,古人以充馔品,故《本经》、《别录》着其功效,而《圣济 |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 性状 | 性状鉴别,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蛹状物,长约15mm,直径约5mm。 |
| 炮制 | |
| 性 | 平、毒、凉、 |
| 味 | 甘、 |
| 归经 | 胃、脾、 |
| 功效 | 杀虫、祛风、解毒、通乳、补虚羸、下乳汁、 |
| 应用举例 | 治大风疠疾,眉毛堕落,皮肉已烂成疮者:蜜蜂子、胡蜂子、黄蜂子(并炒)各一分,白花蛇、乌蛇(并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蝎(去土,炒)、白僵蚕(炒)各一两,地龙(去土,炒)半两,蝎虎(全用,炒)、赤足蜈蚣(全者,炒)各十五枚,丹砂一两,雄黄(醋熬)一分,龙脑半钱。为末。每服一钱匕,温蜜汤调下,日三、五服。(《圣济总录》) 治大风疠疾,眉毛堕落,皮肉已烂成疮者:蜜蜂子、胡蜂子、黄蜂子(并炒)各一分,白花蛇、乌蛇(并酒浸去皮、骨,炙干)、全蝎(去土,炒)、白僵蚕(炒)各一两,地龙(去土,炒)半两,蝎虎(全用,炒)、赤足娱蚣(全者,炒)各十五枚,丹砂一两,雄黄(醋熬)一分,龙脑半钱。为末。每服一钱匕,温蜜汤调下,日三、五服。(《圣济总录》) |
| 用法 | 内服:炒炙或研末。 内服:炒炙研末,1-2g。 |
| 注意事项 | ①《本草经集注》:"畏黄芩、芍药、牡蛎。" ②《蜀本草》:"畏白前。" 1.《本草经集注》:“畏黄共芩、芍药、牡蛎。”2.《蜀本草》:“畏白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