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 | 土香薷、野香薷、野紫苏、咳嗽草、 |
| 出处 | 出自《新疆中草药手册》 |
| 来源 | 《中华本草》、 |
| 性状 | 性状鉴别,茎叶方柱形,长20-60cm,基部分枝,被短柔毛;质脆。叶卷曲皱缩,展平后呈长圆形或椭圆形,1-4cm,宽0.5-1.5cm,两面被 柔毛。有时可见假穗状花序,花暗紫色。揉搓后有特异清香,味辛凉。 |
| 炮制 | |
| 性 | 微温、 |
| 味 | 辛、 |
| 归经 | |
| 功效 | 痈肿、化湿和中、发汗解表、 |
| 应用举例 | ①治伤暑感冒(发热,头重,胸闷,四肢无力,腹泻): 香薷三钱,厚朴三钱,白扁豆五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②治肾炎(浮肿,尿少): 香薷、白术各二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
| 用法 |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敷。 |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