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 | 豆油、 |
| 出处 | 《纲目》 出自《本草纲目》。 |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 性状 | 性状鉴别 为黄棕色或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油滑腻。气清香,加热时更明显。在纯乙醇中微溶,与乙醚、氯仿、石油醚能任意混合。相对密度为0.918-0.930。折光率为1.473-1.478。碘价为130-138。皂化价为190-195。酸价不大于3。 |
| 炮制 | |
| 性 | 温、微毒、 |
| 味 | 辛、甘、 |
| 归经 | 大肠、 |
| 功效 | 解毒、驱虫、杀虫、润燥、润肠、润肠通便、 |
| 应用举例 | |
| 用法 | 内服:炖温饮,1~2两。外用:涂患处或调药。 内服:炖温,15-30g。外用:适量,涂搽;或调他药敷。 |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