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药材库 天虫

天虫

别名 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白僵蚕、
出处 《本经》 出自1.《本经》。
2.《别录》:白僵蚕,生颖川平泽,四月取自死者,勿令中湿,湿有毒不可用。
3.陶弘景:人家养蚕时,有合箔皆僵者,即暴燥,都不坏。今见小白色,似有盐度者为好。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呈圆柱形,多弯曲而皱缩。长约2~5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灰白色或现浅棕色,多被有白色粉霜。头、足及各节均清晰可辨。体外常杂有丝团缠绕。头部黄褐色,类圆形。足8对,呈突起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色棕、黑不一,多光亮,外层为白色,显粉性,内有4个褐色的亮圈。微有腐臭气,味微咸。以条直肥壮,质坚,色白,断面光者为佳。 性状鉴别,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显粉性,中间有亮棕色中亮黑色,习称“胶口镜面”,内有线腺环4个,呈亮圈状。气微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灰棕色或灰褐色。①菌丝体近无色,细长卷曲缠结在体壁中直径1-5μm,多存于体壁或淡棕色半透明的结晶块②中气管壁碎片略弯曲或孤状,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螺旋丝间有1-3条极细的波纹。③表皮组织表面具网格样皱缩纹理以及纹理突起形成的小尖突,有圆形毛窝,边缘黄色;刚毛黄色或黄棕色,表面光滑,壁稍厚。④未消化的桑叶组织中大多含划酸钙簇晶或钟乳体。此外,尚可见散在或埋于组织间的无色类结晶体。
炮制 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侯烟冒起,倒入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僵蚕100斤,用麸皮10斤)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白僵蚕,先须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桑涎出如蜗牛涎浮于水面上,然后漉出,微火焙干,以布净拭蚕上黄肉毛并黑口甲了,单捣,筛如粉用也。"
②《日华子本草》:"入药除绵丝并子尽,匀炒用。" 1.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
2.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候烟冒起,倒入僵蚕,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僵蚕100斤,用麸皮10斤)3.《雷公炮炙论》:凡使白僵蚕,先须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蚕桑涎出如蜗牛涎浮于水面上,然后漉出,微火焙干,以布净拭蚕上黄肉毛并黑口甲了,单捣,筛如粉用也。
4.《日华子本草》:入药除绵丝并子尽,匀炒用。
平、无毒、微温、
咸、辛、
归经 肝、胃、肺、心、脾、心包、大肠、
功效 化痰散结、发汗、驱风、通经、活络、祛风解痉、祛风止痉、解毒利咽、
应用举例 ①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并生用)。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②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本草衍义》)
③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二枚。为末。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小儿宫气方》)
④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良姜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白梅茶清凋下,临发时服。(《百一选方》)
⑤治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白僵蚕一两(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黄色)、天南星一两(炮裂,刮去粗皮,锉)。为细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许调药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时服之。(《魏氏家藏方》白僵蚕散)
⑥治喉闭牙关不开者:白僵蚕,微炒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一钱。(《中藏经》)
⑦治瘰疬:白僵蚕,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千金方》)
⑧治空洞性肺结核:白僵蚕、白芨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⑨治风,遍身瘾疹,疼痛成疮:白僵蚕,焙令黄色,细研为末,酒服。(《圣惠方》)
⑩治野火丹从背上两胁起:僵蚕二七枚,和慎火草捣涂之。(《产乳集验方》)
⑾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鱼、僵蚕等分。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千金方》)
⑿治肠风下血:僵蚕(炒,去嘴、足),乌梅肉(焙)各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汤下,一日三服。(《卫生杂兴》)
⒀治重舌、木舌:僵蚕一钱,黄连(蜜炒)二钱。为末,掺之,诞出为妙。(《积德堂经验方》)
⒁下奶:白僵蚕末两钱。酒调下,少顷以脂麻茶一钱热投之。(《经验后方》)
用法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内服:煎汤,3-10g ;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 ①《药性论》:"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②《本草经疏》:"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1.《药性论》: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2.《本草经疏》: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3.《本草新编》多服则小腹冷痛,令人遗溺,以其性下行而成寒也。
上一条:叩皮花
下一条:华东山柳
本平台不卖药,不开方,不行医,不治病,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轻壹数据 [ data.cndoct.com ] 版权所有

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120193    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 苏ICP备12056281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