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太白黄连、土黄连、野黄连、黄三七、 |
出处 | 《陕西中草药》 出自《陕西中草药》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
性状 | 干燥根茎多分枝,呈鸡爪状,长3~7厘米,表面黄棕色至紫棕色,有明显的环节及细纵纹。质硬而脆,断面棕色至棕黑色,常见圆形空洞。周围着生多数须根,须根棕黑色,短小,弯曲,多已折断。气微,味苦。
性状鉴别 根茎粗壮,横走或斜生,呈鸡爪状分枝,粗4-9mm。表面黄棕色,有明显环节,腹面疏生纤维状根,并可见脱落的根迹。茎长25-75cm,无毛或近无毛,基部具2-4片膜质的宽鞘,鞘之上通常有2叶。叶二至三回三出全裂,无毛;叶片三角形,长达24cm,中央三回裂片再一至二回羽状分裂,边缘具不等锯齿;叶柄长5-34cm。总状花序。蓇葖果1-2,条形,种子黑色,表面具网状洼陷。气微,味苦,凉。 以干燥,无杂质泥砂为佳。 |
炮制 | |
性 | 凉、 |
味 | 苦、 |
归经 | 胃、心、肺、大肠、 |
功效 | 清心除烦、泻火、痈肿、燥湿、健胃、清热除烦、泻火解毒、解毒消肿、抗菌消炎、 |
应用举例 | |
用法 | 2~3钱;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患处。 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撒。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