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药材库 麦蘖

麦蘖

别名 大麦芽、大麦蘖、麦蘖、大麦毛、大麦糵、麦糵、麦芽、
出处 《纲目》 出自《本草纲目》。
《别录》麦糵附见穬麦下,而大麦下无之,则作糵当以穬为良也。今人通用,不复分别矣。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呈梭形,长8~12mm,直径3~4mm。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0.5cm。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微甘。 果实呈梭形,长8~12毫米.直径2.5~3.5毫米。上端有长约3毫米的黄棕色幼芽,下端有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长0.2~2.0厘米,少数无须根。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有腹沟1条。剥除内外稃后,即为果皮。果皮淡黄色,膜质,种皮薄与果皮难分离,背面基部有长椭圆形的胚,淡黄白色,长3~5毫米,腹面中央有褐色纵沟1条。胚乳很大,乳白色,粉质。气无,味微甜。以色黄粒大,饱满,芽完整者为佳。 性状鉴别 颖果两端狭尖略呈梭形,长8-15mm,直径2.5-1.5mm。表面淡黄色,背面浑圆,为外稃包围,具5枚,先端长芳已断落;腹面为内稃包围,有1条纵沟。除去内外稃后,基部胚根处长出胚芽及须根,胚芽长披针形,状线形,黄白色,长约5mm,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无,味微甘。
炮制 麦芽:除去杂质。
炒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棕黄色,放凉,筛去灰屑。
焦麦芽:取净麦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焦褐色,放凉,筛去灰屑。 炒麦芽:取麦芽置锅内微炒至黄色,取出放凉。
焦麦芽:同上法炒至焦黄色盾,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1.炒麦芽:取麦芽置锅内微炒至黄色,取出放凉。
2.焦麦芽:同上法炒至焦黄色后,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3.麸制:先将麸皮撒于锅内,待麸皮冒烟时,倒入净麦芽,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黄色为度,取出,除去麸皮放凉。每1kg麦芽,用麸皮90g。
平、无毒、温、
甘、咸、
归经 胃、脾、大肠、
功效 消食、下气、行气、回乳、除烦、消食化积、健脾开胃、健脾和胃、补脾胃、止霍乱、化滞、温中、消食和中、和中、催生、疏肝、消痰、宽肠、宽中、开胃、止泄、止呕、消胀、止泻、破癥、
应用举例 ①快膈进食:麦芽四两,神曲二两,白术、橘皮各一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人参汤下三、五十丸。(《纲目》)
②治产后腹中鼓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麦蘖一合,末,和酒服食,良久通转。(《兵部手集方》)
③治饱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嘿嘿欲卧,食毕辄甚:大麦蘖一升,椒一两(并熬),干姜三两。捣末,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补缺肘后方》)
④治产后发热,乳汁不通及膨,无子当消者:麦蘖二两,炒,研细末。清汤调下,作四服。(《丹溪心法》) 1.化积散(《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功能消食滞,化痞积,治小儿宿食不化,积滞痞块,面色萎黄,不思饮食,腹大膨胀。2.化滞调中汤(《证治准绳·类方》),治积滞胀满。3.消谷丸(《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治脾虚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闷,腹胁膨胀,日久不愈,食减嗜卧,日无味者。
用法 9~15g;回乳炒用60g。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可用30-120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①《食性本草》:"久食消肾,不可多食。"
②《汤液本草》:"豆蔻、缩砂、木瓜、芍药、五昧子、乌梅为之使。"
③《本草经琉》:"无积滞,脾胃虚者不宜甩。’
④《本草正》:"妇有胎妊者不宜多服。"
⑤《药品化义》:"凡痰火哮喘及孕妇,切不可用。" 1.《食性本草》:久食消肾,不可多食。
2.《汤液本草》:豆蔻、缩砂、木瓜、芍药、五味子、乌梅为之使。
3.《本草经疏》:无积滞,脾胃虚者不宜用。
4.《本草正》:妇有胎妊者不宜多服。
5.《药品化义》:凡痰火哮喘及孕妇,切不可用。
上一条:钝力树
下一条:皱叶羊蹄
本平台不卖药,不开方,不行医,不治病,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轻壹数据 [ data.cndoct.com ] 版权所有

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120193    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 苏ICP备12056281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