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材库
方剂库
茶疗方
轻壹
轻壹健康
在线课程
穴位名片
百病疗法
健康养生
两性健康
类别
全部
药材
食材
药食同源
按名称首字母归类
全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X
Y
Z
药性
全部
寒
微寒
热
微热
温
微温
凉
微凉
平
微平
毒
无毒
烈
味道
全部
酸
微酸
甜
微甜
苦
微苦
辣
微辣
咸
微咸
辛
微辛
涩
微涩
甘
微甘
淡
臭
归经
全部
心
肺
脾
胃
肝
胆
肾
小肠
大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
首页
药材库
豆包菌
豆包菌
别名
酸酱菌、马屁包、色豆马勃、牛眼睛、豆苞菇、豆包、豆包菌、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中华本草》、
性状
性状鉴别 子实体不规则扁球形,直径2.5-11cm,基部收缩成柄状。柄长1.5-5cm,直径约3.5cm。包被淡锈色至青褐色,光滑,上部成片状剥落,膜质,易碎。孢体黑色或暗褐色,充满无数小包。小包呈不规扁多角形,黄色至褐色,外露后显粉性。
炮制
性
平、
味
辛、
归经
功效
止血、解毒消肿、
应用举例
用法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注意事项
上一条:
不死草
下一条:
铁筷子
相关药材
干滴落
子归
荔枝藤
龙鳞草
活血草
野芥菜
锯锯藤
刺柞
地菜
大坛子根
拳头参
井口边草
矮杉树
地蜈蚣
莲花姜
山丹草
矮脚草
熁石
野挑花
釜下墨
油面风
巴人草
兰溪白头翁
寮竹
小金樱
调经草
红树皮
狮子球
红高岭
大叶土常山
轻壹声明
本平台不卖药,不开方,不行医,不治病,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轻壹数据 [ data.cndoct.com ] 版权所有
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120193 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
苏ICP备12056281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