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蛤蚆皮、癞蟆皮、癞蟆皮、蟾皮、 |
出处 | 《本经逢原》 出自《本经逢经》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性状鉴别,本品呈扁平板状,厚约0.5mm,头部略呈钝三角形。四肢屈曲向外伸出。外表面粗糙,背部灰褐色,布有大小不等的疣状突起,色较深;腹部黄白色,疣点较细小。头部较平滑,耳后腺明显,呈长卵圆形,八字状排列。内表面灰白色,与疣点相对应处有同产大小黟 以浅凹点。较完整者四肢展平后,前肢趾间无蹼;后肢长而粗壮,趾间有蹼,质韧,不易折断。气微腥。味微麻。 |
炮制 | |
性 | 凉、毒、 |
味 | 辛、苦、 |
归经 | 心、肺、脾、大肠、 |
功效 | 清热解毒、消胀、利水、拔毒、利水消肿、 |
应用举例 | ①治指头红肿生毒:活蟾一只生剥皮,将皮外面向患处包好,明日其毒一齐拔出,或发背、对口等症,毒忽收,内如又起,再贴。切记不可将其皮里面着肉,即咬牢难揭。凡痘疹后回毒,亦可用此治。(《行箧检秘》) ②治痈疮:大虾蟆一个,剥全身癞皮,盖贴疮口,于蟆皮上用针将皮刺数孔,以出毒气,自觉安静,且能爬住疮口,不令长大。(《灵秘丹药笺》) ③消肿退毒:干蟾皮不拘多少,研为末,金银花露调敷。(《药奁启秘》金蟾散) ④治肠头挺出:蟾蜍皮一片,瓶内烧熏挺处。(孙思邈) ①治指头红肿生毒:活蟾一只生剥皮,将皮外面向患处包好,明日其毒一齐拔出,或发背、对口等症,毒忽收,内如又起,再贴。切记不可将其皮里面着肉,即咬牢难揭。凡痘疹后回毒,亦可用此治。(《行筪检秘》)⑧治痈疮:大虾膜一个,剥全身颇皮,盖贴疮口,于蟆皮上用针将皮刺数孔,以出毒气,自觉安静,月能爬佐疮口,不令长大。(《灵秘丹药胎》)⑧消肿退毒:干赡皮不拘多少,研为末,金银花露调敷。(《药颜启秘》金赡散)④治肠头挺出:蟾蜍皮一片,瓶内烧熏挺处。(孙思邈) |
用法 | 内服:煎汤或研末,1~2钱。外用:敷贴或研末调敷。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外用:适量,鲜用,敷贴;或干品研末调敷。 |
注意事项 | 《饮片新参》:“表热及虚胀者忌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