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牡荆汁、荆沥、黄荆茎沥、牡荆沥、 |
出处 | 《本草拾遗》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
炮制 | 夏、秋采新鲜牡荆粗茎0.3m左右,两端架于砖上,其下以火烧之,则茎汁从两端沥出,以器取之。 |
性 | 平、冷、无毒、 |
味 | 甘、辛、 |
归经 | 心、肝、胃、肺、脾、心包、 |
功效 | 行气、除风、化痰、除痰、解热、通经、行血气、通经络、 |
应用举例 | ①治中风口噤:荆沥,每服一升。(《范汪方》) ②治高热痉挛,痰鸣气急:牡荆沥、竹沥,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头风:服荆沥不限多少,取差止。(《千金方》) ④治喉痹:烧荆汁服之。(《千金方》) ⑤治赤白痢五、六年者:烧大荆如臂,取沥,服五、六合,即得差。(《肘后方》) ⑥治目卒痛:烧荆木出黄汁敷之。(《肘后方》) ⑦治火眼:牡荆沥汁点眼。(《湖南药物志》) ⑧治疮:荆木烧取汁,敷之。(《僧深集方》) |
用法 | 内服:沸水冲,1~2两。外用:涂敷或点眼。 内服:沸水冲,30-60ml。外用:适量,涂敷;或点眼。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