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 | 山鸭舌草、黄花山鸭舌草、黄花地丁、剪刀草、剪子股、还魂草、多头苦荬、 |
| 出处 |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 |
| 性状 | 性状鉴别 全草长15-30cm。完整基生叶片展平后呈线状披针形,长8-20cm,宽5-13cm,边缘全缘或具短尖齿,稀羽状分裂;茎生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5cm,宽7-14mm,有翅棱,喙长约1mm。气微,味苦。 |
| 炮制 | |
| 性 | 凉、 |
| 味 | 苦、甘、 |
| 归经 | |
| 功效 | 利湿、消炎、解毒、清热、退肿、清热解毒、 |
| 应用举例 | |
| 用法 | 鲜品1~1.5两。外用适量,鲜草捣烂外敷。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4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