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败棕子、棕树果、败棕于、棕树果、棕榈子、 |
出处 | 《本草拾遗》 始于《本草纲目拾遗》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干燥果实呈肾形,长7~9毫米,短径5~7毫米。表面深灰棕色或灰黄色,有网状皱纹,有时剥落,内部较平滑,在肾形的凹陷处可见短小的果柄,或圆形的果柄残痕。质坚硬。剥去果皮及种皮后,可见两片肥厚的棕色胚乳。气无,味淡。
性状鉴别 果实肾形或近球形,常一面隆起,一面凹下,凹面有沟,旁有果柄根。长8-10mm,宽5-8mm,表面灰黄色或绿黄色,成熟者灰蓝色而被蜡被,平滑或有不规则网状皱纹,外果皮、中果皮较薄,常脱落而露出灰棕色或棕黑色坚硬的内果皮。种仁乳白色,角质。气微,味微涩而微甜。 显微鉴别 棕桐子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长方形、壁较厚的厚壁细胞,每个厚壁细胞又分成2-4个子细胞,外壁覆有1层蜡质。中果皮由10多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外侧的较小,排列紧密,鞣质细胞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细胞长圆形,切向68-214μm,内含红棕色块状物。内果皮为2-3列石细胞和少量厚壁细胞,石细胞呈不规则圆形,直径34-51μm,厚壁细胞不规则方形,壁厚、木化。种皮为数列薄壁细胞。合点部位向内增大,形成合点侵填体,由木化网纹细胞组成。胚乳细胞壁厚10-14μm,位于外侧的多径向延长;位于中部的细胞壁多呈念珠状,胚位厂胚乳的背部中央,由圆形或多边形的薄壁细胞组成。 |
炮制 | |
性 | 平、无毒、温、 |
味 | 苦、涩、甘、 |
归经 | 脾、大肠、 |
功效 | 涩肠、止血、固精、养血、止泻痢、 |
应用举例 | 治高血压,多梦遗精:棕树果二钱至一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治高血压,多梦遗精: 棕树果二钱至一两。水煎服。 (《云南中草药》) |
用法 | 内服:煎汤,3~5钱。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6-9g。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