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药材库 丁父

丁父

别名 通草、附支、丁翁、丁父、葍藤、王翁、万年、万年藤、燕蕧、乌蕧、活血藤、木通、
出处 《药性论》 出自《药性论》。
1.《本草经集注》:通草,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即葍藤茎。
2.《唐本草》:通草,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其子长三、四寸,核黑瓤白,食之甘美。南人谓燕
来源 《中药大辞典》、
性状 白木通的干燥木质茎呈圆柱形而弯曲,长30~60厘米,直径1.2~2厘米。表面灰褐色,外皮极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裂纹,节不明显,仅可见侧枝断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较厚,黄褐色,木部黄白色,密布细孔洞的导管,夹有灰黄色放射状花纹。中央具小形的髓。气微弱,味苦而涩。以条匀,内色黄者为佳。
产四川、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目前所用的木通药材,主要有关木通、川木通、淮通和白木通四类,其中使用最广的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木通马兜铃的木质茎(详"关木通"条);其次为川木通,为毛茛科小木通、绣球藤等的木质茎(详"川木通"条);淮通为马兜铃科大叶马兜铃、淮通马兜铃的木质茎(详"淮通"及"朱砂莲"条);白木通则仅在少数地区自产自销。而历代本草所记载的木通则为木通科木通,目前很少见用。 性状鉴定 (1)木通藤茎圆柱形,稍扭曲,直径0.2-0.5cm。表面灰棕色,有光泽,有浅的纵纹,皮孔圆形或横向长圆形,突起,直径约1mm;有枝。质坚脆,较易折断,横断面较平整,皮部薄易剥离,木部灰白色,导管孔排列紧密而无规则,射线细,不明显,中央髓圆形,明显。气微,味淡而微辛。
(2)三叶木通藤茎圆柱形,扭曲,直径0.2-1.5cm。表面灰色、灰棕色或暗棕色,颜色不均匀,极粗糙,有许多不规则纵裂纹及横裂纹,有时附生灰绿色苔藓,皮孔圆形或横向长圆形,突起,棕色,不明显,直径1-2mm;有枝痕。皮部易与木部剥离,去皮处表面棕黄色,射线处有深棕色纵沟。质坚韧,难折断,断面木部黄白色,导管孔细密,排列不规则,射线浅棕色,髓圆形而大。气微,珠微苦涩。
(3)白木通藤茎直径5-8m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有不规则纵沟纹;有枝痕。质坚韧,难折断,断面木部淡黄色,导管细密,排列不规则,射线约13条,浅黄色放射状,髓类圆形。气微,味徽苦。
显微鉴别藤茎横切面:(1)木通木栓细胞数列,常含有褐色内含物;栓内层细胞含草酸钙小棱晶,含晶细胞壁不规则加厚,弱木化。皮层细胞6-10列,有的亦含数个小梭晶。中柱鞘由含晶纤维束与含晶石细胞群交替排列成连续的浅波浪形环带。维管束16-26个。韧皮部细胞薄壁性。束内形成层明显。
木质部导管散孔型。射线明显,其外侧有l-3列含晶石细胞与中柱鞘含晶石细胞相连接;形成层内侧射线细胞壁加厚、木化,具明显单纹孔。髓周细胞圆形,壁厚、木化,有圆形单纹孔,常含1至数个棱晶,中央有少量薄壁细胞,壁不木化。(图5)(2)三叶木通与五叶木通极相似,主要区别为木柱细胞无褐色内含物;中柱鞘含晶纤维束与含晶石细胞群交替排列成连续的环带,但含晶石细胞群仅存在于与射线相对处;维管束(19-)27-31个。
(3)白木通与五叶木通相似,主要区别为中柱鞘与三叶木通相似,含晶石细胞群仅存在于射线外侧;射线中径向排列的含晶石细胞多不与中柱鞘含晶石细胞群相连;维管束约13个。
炮制 用水稍浸泡,闷润至透,切片,晾干。 用水稍浸泡,闷润至透,切片,晾干。
平、寒、无毒、
苦、辛、甘、
归经 膀胱、小肠、心、肾、肺、脾、心包、
功效 行水、清热利尿、利小便、除烦热、破积聚、下乳、下气、活血通脉、排脓、除寒、痈肿、除烦、止痛、痛经、泻火、止渴、催生、退热、
应用举例 ①治小儿心热(小肠有火,便亦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疮,咬牙口渴):生地黄、甘草(生)、木通各等分。上同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
②治尿血:木通、牛膝、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黄柏、甘草。同煎服。(《本草经疏》)
③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乌臼皮二两,木通一两(锉),槟榔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涌水、肠鸣腹大:木通(锉)三两,桑根白皮(锉,炒)、石韦(去毛)、赤茯苓(去黑皮)、防己、泽泻各一两半,大腹(炮)四枚。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如入行五里再服。(《圣济总录》通草饮)
⑤治喉痹,心胸气闷,咽喉妨塞不通:本通二两(锉),赤茯苓二两,羚羊角屑一两半,川升麻一两半,马蔺根一两,川大黄一两半(锉碎,微炒),川芒硝二两,前胡二两(去芦头),桑根白皮二两(锉)。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木通散)
⑥治妇人经闭及月事不调:木通、牛膝、生地黄、延胡索。同煎服。(《本草经疏》)
⑦治产后乳汁不下:木通、钟乳各一两,漏芦(去芦头)二两,栝楼根,甘草各一两。上五味,捣锉如麻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黍米一撮同煎,候米熟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木通汤)
用法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内无湿热,津亏,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
②《得配本草》:"肾气虚,心气弱,汗不彻,口舌燥、皆禁用。" 内无湿热,津亏,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
1.《本草经疏》: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
2.《得配本草》:肾气虚,心气弱,汗不彻,口舌燥,皆禁用。
上一条:跌水草
下一条:匙叶草
本平台不卖药,不开方,不行医,不治病,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轻壹数据 [ data.cndoct.com ] 版权所有

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120193    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 苏ICP备12056281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