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 | 菅根、土筋、黄茅、毛针子草、黄菅、茅刺草、扭黄茅、地筋、 |
| 出处 | 《别录》 出自《名医别录》 |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 性状 | |
| 炮制 | |
| 性 | 寒、平、无毒、 |
| 味 | 甘、 |
| 归经 | |
| 功效 | 清热止渴、祛风除湿、止咳、除湿、止渴、除热、驱风、益气、 |
| 应用举例 | ①治风寒咳嗽:毛针子草根一两,煎水服。 ②治风湿关节疼痛:毛针子草根一两,大血藤、小血藤、观音柴各五钱,泡酒服。 ③治枪伤(退子弹):毛针子草、迷马桩各等量,捣烂敷伤处。(①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
| 用法 | 内服:煎汤,0.5~1两;捣汁或浸洒。外用:捣敷。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