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翘摇、元修菜、野蚕豆、漂摇草、雀野豆、野豌豆、雀野豌豆、白翘摇、苕子、白花苕菜、小野麻豌、柱尖、摇车、翘摇车、野碗豆、雀野碗豆、小巢菜、 |
出处 | 《纲目》 出自《本草纲目》:陆放翁《诗序》云:蜀蔬有两巢。大巢即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亦多,一名漂摇草,一名野蚕豆。翘摇处处皆有。蜀人秋种春采,老时耕转壅田。蔓似莹豆而细叶,似初生槐芽及蒺藜而色青黄,至三月开小花,紫白色,结角子似豌豆而小。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
炮制 | |
性 | 平、无毒、 |
味 | 辛、甘、 |
归经 | 胃、肺、脾、大肠、 |
功效 | 止血、生肌、利湿、解表、破血、活血、除湿热、清热利湿、发汗解表、活血止血、 |
应用举例 | ①治五种黄病:翘摇生捣汁服一升,日二。(《食疗本草》) ②治热疟不止:翘摇杵汁服之。(《广利方》) ③治鼻衄不止:白翘摇研末煮醪糟服。(《四川中药志》) |
用法 | 内服:煎汤,O.5~2两。 内服:煎汤,18-60g。外用:适量,捣敷。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