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 | 绛头、赤地胆、血地胆、大红药、赤地胆、朱砂莲、九节节、酱头、 |
| 出处 | 《云南中草药选》 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 性状 | 性状鉴别 块根肥大,圆球形,或略呈葫芦形,长10-20cm,直径8-18cm。表面棕褐色或红棕色,凹凸不平,有明显的不规则皱纹,顶部有残余茎基。质坚硬,不易折断。 横断面绎红色,具粉性,可见同心环。气微,味苦、涩。 |
| 炮制 | |
| 性 | 凉、 |
| 味 | 涩、苦、 |
| 归经 | 胃、心、脾、 |
| 功效 | 清热解毒、调经止血、收敛、止痢、消炎、健脾和中、 |
| 应用举例 | |
| 用法 | 2~3钱,研粉吞服0.5~1钱,用酒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内服:煎汤,2~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内服:煎汤,6~9g;研粉,2~3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