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荏子、玉苏子、玉竹子、白苏子、 |
出处 | 《饮片新参》
出自1.《饮片新参》。 2.陶弘景:荏状如苏,高大白色,不甚香。其子研之杂米作糜,甚肥美,下气补益。榨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 3.《救荒本草》:荏子,所在有之,生园圃中。苗高一、二尺,茎方。叶似薄荷叶,极肥大。开淡紫花,结穗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干燥的果实,卵形或略呈三角形圆锥体状,长径2.5~3.5毫米,短径2~2.5毫米。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隆起的网纹。果皮质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微香,嚼之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 干燥的果实,卵形或略呈三角形圆锥体状,长径2.5-3.5mm,短径2-2.5mm。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隆起的网纹。果皮质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微香,嚼之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本品在四川、贵州等地与紫苏子同等使用,参见“紫苏子”条。 |
炮制 | |
性 | 温、无毒、平、 |
味 | 辛、 |
归经 | 肺、脾、大肠、 |
功效 | 润肺、下气、宽肠、消痰、止渴、开胃、疏风、化痰、温中、健脾、 |
应用举例 | |
用法 | 内服:煎汤,1.5~3钱。 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
注意事项 | 久虚咳嗽,脾虚便滑者不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