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山麻、大水麻、水苏麻、山苎、野苎麻、水升麻、野线麻、大蛮婆草、火麻风、水禾麻、 |
出处 | 《贵州民间药物》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性状鉴别 根较粗壮,直径约1cm。淡棕黄色,表面有点状突起和须根痕。质地较硬,断面淡棕色,有放射状纹。茎细,长1 -1.5m,茎上部带四棱形,具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多皱缩,展平后宽卵形,长7-16cm,宽5-12cm,先端长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部常具重锯齿,两面有毛;叶柄长3-8.5cm。茎上部叶腋有穗状果序果实狭倒卵形,表面有白色细毛。气微,味淡。 |
炮制 | |
性 | 平、温、 |
味 | 辛、淡、 |
归经 | 肝、肺、 |
功效 | 消肿、祛风、痈肿、解表、接骨、化瘀、清热、祛风除湿、解毒杀虫、 |
应用举例 | ①治头风及发烧:水苏麻尖五颗(火上去毛),克风尖七颗,萝卜头三钱,生姜一片。水煎服,一日三次。 ②治风湿骨痛:水苏麻根二两,山豆根、八爪金龙各七钱,追风伞一两五钱。泡好酒一斤,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③接骨:水苏麻根、泽兰根、家麻根各一束。俱生用捣绒,兑烧酒炒热外包。(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
用法 |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