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黄符、黄石脂、 |
出处 | 黄石脂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 1.《吴普本草》云:“或生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北),色如豚脑、雁(《别录》作‘鹰’,一作‘莺’)雏。采无时。”2.《品汇精要》云:“黄石脂,文理腻,缀唇者为上。质类滑石酥软,色黄。”据古本草所述黄石脂 |
来源 | 《中华本草》、 |
性状 | 性状鉴别 本品为不规则块状。黄色或深黄色,有的带有深黄色花纹或斑点。油脂光泽或土状光泽。质较硬,轻砸可碎,断面不平坦,显层状。摸之较滑腻,微有吸水性,舐之略粘舌。微有土腥气,味淡。以色黄、有光泽、无杂质者为佳。 |
炮制 | |
性 | 平、无毒、 |
味 | 苦、 |
归经 | 脾、大肠、 |
功效 | 涩肠、健脾、止血敛疮、 |
应用举例 | |
用法 | 内服:煎汤,10-20g,打碎先煎。 |
注意事项 | 有湿热积滞者慎服。 1.《雷公炮炙论》:“不得食卵味。”2.《本草经集注》:“恶细辛,畏蜚镰。”3.《新修本草》:“畏黄连、甘草、蜚蠊。”4.《日华子》:“五色石脂:畏黄芩、大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