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苣蕂子、白苣子、生菜子、莴苣子、 |
出处 | 《纲目》 出自《本草纲目》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而扁,长约3毫米,宽约1毫米;外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细小的顺直纹理;搓去外皮,即露出棕色的种仁,富油性。气弱,味微甘。以颗粒饱满,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性状鉴别 瘦果呈长椭圆形至卵圆形而扁,一端渐尖,另一端钝圆。长3-5mm,宽1-2mm。外表灰白色,棕褐色,黑褐色。瘦果的每一面具7-8条形成顺直纹理的纵肋,用时可搓去外歧,多搓时即呈细毛状(纤维状)。搓去外歧后,即露出棕色的种仁,富油性。气弱,味微甘。 |
炮制 | |
性 | 寒、 |
味 | 苦、辛、 |
归经 | 胃、肝、 |
功效 | 通乳、行瘀、活血、下乳汁、利小便、 |
应用举例 | ①治乳汁不行:㈠莴苣子三十枚。研细酒服。(《纲目》)㈡莴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钱,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频食之。(《纲目》) ②治肾黄:莴苣子一合,细研。以水一盏,煎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③治阴囊颓肿:莴苣子一合。捣末,水一盏,煎五沸,温服。(《纲目》) ④治疖疮瘢上不生髭发:先以竹刀刮损,以莴苣子拗猢狲姜束,频擦之。(《摘元方》) ①治乳汁不行: 一、莴苣子三十枚。研细酒服。(《纲目》)二、莴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钱,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频食之。(《纲目》)②治肾黄:莴苣子一合,细研。以水一盏,煎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③治阴囊TUI肿:莴苣子一合。捣末,水一盏,煎五沸,温服。(《纲目》)④治疖疮瘢上不生髭发:先以竹刀刮损,以莴苣子拗猢狲姜末,频擦之。(《摘元方》) |
用法 | 内服:煮粥、煎汤或研细酒调。外用:研末涂擦。 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每服3g。外用:适量,研末涂擦;或煎水熏洗。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