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 | 骨贝、螬螺、骨螺、 |
| 出处 |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
| 来源 | 《中华本草》、 |
| 性状 | 性状鉴别,1.骨螺,贝壳呈球形,表面螺旋肋及纵肋交织成方格状。螺层7层,较膨胀。缝合线凹陷呈沟状,纵肋3条,各有1列长棘,肩角棘特别发达。壳口卵圆形,外层边缘呈齿列状。气微,味咸。 2.线缝骨螺,贝壳略呈球形,高91mm,宽40mm,壳面黄褐色,螺层约8层,缝合线浅。每一螺层有3条纵肿肋,螺旋部各纵肿肋的中部生有一尖棘。在体螺层的纵肿肋上具有3支较长的尖刺。壳质坚硬,壳口卵圆形。外唇边缘形成大的缺刻,内唇下半部向外番翻卷。壳内面褶色。气微,味咸。 |
| 炮制 | |
| 性 | 平、 |
| 味 | 咸、 |
| 归经 | |
| 功效 | 痈肿、清热解毒、 |
| 应用举例 | |
| 用法 |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研粉敷。 |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