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药材库 合汉梅

合汉梅

别名 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梅实、熏梅、桔梅肉、梅、春梅、乌梅、
出处 《本草经集注》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品汇精要》:梅,木似杏而枝干劲脆,春初时开白花,甚清馥,花将谢而叶始生,二月结实如豆,味酸美,人皆啖之。五月采将熟大于杏者,以百草烟熏至黑色为乌梅,以盐淹暴干者为白梅也。
2.《随息居饮食谱》:梅,生时宜蘸盐食,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呈类环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干燥果实呈扁圆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凹凸不平。有的外皮已破碎,核露于外。果实一端有明显的凹陷(即果柄脱落处),果肉质柔软。核坚硬,棕黄色,内含淡黄色种仁1粒,形状及气味极似杏仁。气特异,味极酸。以个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1.性状鉴定 核果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3cm。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于扩大镜下可见毛茸,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肉柔软或略硬,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内含卵圆形、淡黄色种子1粒。具焦酸气,味极酸而涩。以个大、肉厚、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2.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果肉粉要棕黑色。①非腺毛大多为单细胞,少数2-5细胞,平直或弯曲作镰九状,浅黄棕色,长32-400(-720)μm,直径16-49μm,壁厚,非木化或微木化,表面有时可见螺纹交错的纹理,基部稍圆或平直,胞腔常含棕色物。②中果皮薄壁细胞皱缩,有时含草酸钙簇晶,直径26-35μm。③纤维单个或数个成束散列于薄壁组织中,长梭形,直径6-29μm,壁厚3-9μm,非木化或微木化。④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胞腔含黑棕色物,有时可见毛茸脱落后的疤痕。⑤石细胞少见,长方形、类圆形或类多角形,直径20-36um,胞腔含红棕色物。
炮制 乌梅肉: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乌梅炭:取净乌梅,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皮肉鼓起。 乌梅:拣净杂质,筛去灰屑,洗净,晒干。乌梅肉:取净乌梅微淋清水湿润,使肉绵软,略晾,敲碎,剥取净肉即成。或置蒸笼内蒸至极烂,放箩内揉擦,去核,取肉,晒干。乌梅炭:取净乌梅用武火炒至皮肉鼓起,出现焦枯斑点为度,喷水焙干,取出放凉。 1.净制:拣净杂质,筛去灰屑,洗净,晒干。
2.乌梅肉:取净乌梅微淋清水湿润,使肉绵软,略晾,敲碎,剥取净肉即成。或置蒸笼内蒸至极烂,放箩内揉擦,去核,取肉,晒干。
3.乌梅炭:取净乌梅用武火炒至皮肉鼓起,出现焦枯斑点为度,喷水焙干,取出放凉。
4.醋制:取净乌梅或乌梅肉,用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时,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或用蒸气加热2-4小时,取出干燥。
5.蒸制:取乌梅放入瓶内盖紧,置开水锅中蒸至上气后,停火间5小时,取出晒干。
平、无毒、暖、
酸、
归经 肺、肝、脾、大肠、胃、肾、
功效 安蛔、涩肠、止渴、敛肺、生津、止痢、调中、消肿、杀虫、止血、敛肺止咳、滑肠、驱虫、下气、收敛生津、涩肠止泻、除热、
应用举例 ①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罂粟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纲目》)
②治久痢不止,肠垢已出:乌梅肉二十个,水一盏,煎六分,食前,分二服。(《肘后方》)
③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黄连一升,乌梅二十枚(炙燥)。并得捣末,蜡如棋子大,蜜一升,合于微火上,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日三。(《补缺肘后方》,即《圣惠方》乌梅丸)
④治痢兼渴:麦门冬三两(去心),乌梅二大枚。上二味,以水一大升煮取强半,绞去滓,待冷,细细咽之,即定,仍含之。(孟诜(必效方》)
⑤治便痢脓血:乌梅一两,去核,烧过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圣济总录》)
⑥治大便下血不止:乌梅三两(烧存性),为末,用好醋打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济生方》)
⑦治小便尿血:乌梅烧存性,研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纲目》)
⑧治妇人血崩:乌梅烧灰,为末,以乌梅汤调下。(《妇人良方》)
⑨治消渴,止烦闷:乌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取一盏,去滓,入豉二百粒,煎至半盏,去滓,临卧时服。(《简要济众方》)
⑩治伤寒四、五日,头痛壮热,胸中烦痛:乌梅十四个,辣五合。水一升,煎取一半服,吐之。(《梅师集验方》)
⑾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伤寒论》乌梅丸)
⑿治蛔虫上行口鼻:乌梅肉噙之,或煎汤饮自下。(《日用本草》)
⒀治伤寒下部生匿疮:乌梅肉二两,炒令燥,捣细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石榴根皮汤下十丸。(《圣惠方》)
⒁治劳疟劣弱者:乌梅十四枚,豆豉二合,桃、柳枝各一虎口握,甘草三寸长,生姜一块。以童子小便二升,煎七合,温服。(《本草图经》)
⒂治一切疮肉出: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刘涓子鬼遗方》)
⒃治咽喉肿痛:乌梅一两,双花二两,雄黄四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一钱。一次一丸,含化徐徐咽下,日三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⒄治化脓性指头炎:乌梅肉加适量的食醋研烂,或用乌梅二份,凡士林一份,制成乌梅软膏外敷,每日上药一次。此方对脉管炎所引起的指(趾)头溃疡也有效。(《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⒅治小儿头疮,积年不差: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 1.乌梅丸(《伤寒论》),温脏安蛔,主治蛔厥证,心烦呕吐,时发时止,食入吐蛔,手足厥冷,腹痛,久痢,久泻等证。2.理中安蛔汤(《万病回春》),温中安蛔,治中阳不振,脾胃虚寒,便溏尿清,腹痛肠鸣,四肢不温,舌苔薄白,脉虚缓,蛔虫从口中吐出,或由大便排出。3.连梅安蛔汤(《通俗伤寒论》),清热安蛔,治虫积腹痛,不思饮食,食则吐蛔,甚则烦燥,厥逆,且有面赤,口燥,舌红,脉数身热等症。4.固肠丸(《证治准绳》),补益涩肠止泻。5.一服散(《世医得效方》),敛肺化痰止咳,主治肺虚久咳。6.玉泉丸(《沈氏尊生书》),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主治虚热烦咳,多饮,多尿,烦躁失眠等症。
用法 6~12g。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 有实邪者忌服。
①孟诜:"多食损齿,"
②《日华子本草》:"多啖伤骨,蚀脾胃,令人发热。"
③《本草经疏》:"不宜多食,齿痛及病当发散者咸忌之。"
④《药品化义》:"咳嗽初起,气实喘促,胸膈痞闷,恐酸以束邪气,戒之。"
⑤《得配本草》:"疟痢初起者禁用。" 有实邪者忌服,胃酸过多者慎服。
上一条:延羽卵果蕨
下一条:苣蕂子
本平台不卖药,不开方,不行医,不治病,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轻壹数据 [ data.cndoct.com ] 版权所有

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120193    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 苏ICP备12056281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