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伏地菜、鸡肠、鸡肠草、地胡椒、搓不死、豆瓣子棵、伏地草、山苦菜、地瓜香、附地菜、 |
出处 | 《植物名实图考》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1.陶弘景:人家园庭亦有此(鸡肠)草。小儿取挼汁以捋蜘蛛网,至粘,可掇蝉。 2.《通志》:鸡肠,似草而小,不辛,《本草》以合于蘩萎共条,故苏恭误谓即蘩萎也。 3.《本草纲目》:鸡肠,生下湿地,三月生苗,叶似鹅肠而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性状鉴别 全草我皱缩成团。湿润展开后,根细长圆锥形。茎1至数条,纤细我分枝,基部淡紫棕色,上部枯绿色,有短糙毛。基生叶有长柄,叶片椭贺状卵形,长可达2cm,两面有糙毛,茎生叶几无柄,叶片稍小。总太花序细长,可达20cm,可风类白色或蓝色小花,有时具四面体形的小坚果。有青草气,味微苦涩。 |
炮制 | |
性 | 平、温、无毒、 |
味 | 辛、苦、甘、 |
归经 | 心、肝、肾、脾、 |
功效 | 止血、镇痛、驱风、痈肿、健胃、温中、消肿止痛、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
应用举例 | ①止小便利:鸡肠草一斤,于豆豉汁中煮,调和什羹食之,作粥亦得。(《食医心镜》) ②治气淋,小腹胀,满闷:石韦(去毛)一两,鸡肠草一两。上件药,捣碎,煎取一盏半,去滓,食前分为三服。(《圣惠方》) ③治热肿:鸡肠草敷。(《补缺肘后方》) ④治漆疮瘙痒:鸡肠草捣涂之。(《肘后方》) ⑤治手脚麻木:地胡椒二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⑥治胸肋骨痛:地胡椒一两。煎水服。(《贵州草药》) ⑦治反花恶疮:鸡肠草研汁拂之。或为末,猪脂调搽。(《医林正宗》) ⑧治风热牙痛,浮肿发歇,元脏气虚,小儿疳蚀: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分。为末,每日擦三次。(《普济方》祛痛散) |
用法 | 1~2钱,研粉冲服3~5分。外用适量,捣烂涂患处。 内服:煎汤,0.5~1两;捣汁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擦患处。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擦。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