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药材库 龙沙

龙沙

别名 色道麻、结力根、龙沙、卑相、卑盐、狗骨、麻黄、
出处 《本经》
来源 《中国药典》、
性状 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①草麻黄
又名:田麻黄。茎呈细长圆柱形而微扁,少分枝,直径约1~2毫米,通常切成长约2~3厘米的小段。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走棱线,手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5~6厘米。节上有膜质鳞叶2片(稀3片),长约3~4毫米,上部灰白色,锐长,三角形,尖端反曲,基部棕红色,连合成筒状。茎质脆,易折断,断面略纤维性,外圈为绿黄色,中央髓部呈红棕色。气微香,味微苦涩。
②木贼麻黄
茎呈细长圆柱形,多分枝,较草麻黄稍细,直径约1~1.5毫米。表面草绿色至黄绿色,有纵走棱线,手触之无粗糙感,节间长1.5~3厘米。节上有2片(稀3片)膜质鳞叶,长约1~2毫米,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尖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至黑棕色,连合成筒状。其他与上种相似。
③中麻黄
呈细长圆柱形,直径为1.5~3毫米,全草呈黄绿色,节上的膜质鳞叶为3片轮生,长约2~3毫米。灰白色,先端锐尖,节间长2~6厘米,手触之有粗糙感。
三者均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炮制 麻黄: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
蜜麻黄:取麻黄段,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每 100kg麻黄,用炼蜜20kg。 麻黄:拣去杂质,去尽木质茎及残根,用水洗净,微润后切段,干燥即得。麻黄绒:取已经加工切碎的净麻黄放在碾槽里,研至纤维疏松成绒状。蜜麻黄:取麻黄段,加炼熟的蜂蜜与开水少许,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麻黄段100斤,用炼熟蜂蜜10~15斤)
《本草备要》:"用醋汤略泡,晒干备用。亦有用蜜炒者。"
温、平、
辛、苦、甘、
归经 膀胱、肺、心、大肠、
功效 发汗、散寒、止咳、除寒、利水、发表、解肌、平喘、缓急、调血脉、利水消肿、润肺止咳、宣肺平喘、
应用举例 ①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伤寒论》麻黄汤)
②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③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④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麻黄五两(去根节了,秤),桂心二两。上捣细罗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茶匙,频服,以汗出为度。(《圣惠方》)
⑤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麻黄三两,以淳酒五升,煮取一升半,尽服之,温服汗出即愈。冬月寒时用清酒,春月宜用水。(《千金方》麻黄淳酒汤)
⑥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局方》三拗汤)
⑦治病疮疱倒黡黑者:麻黄(剪去节)半两,以蜜一匙同炒良久,以水半升煎,俟沸,去上沫,再煎,去三分之一,不用滓。乘热尽服之,避风,伺其疮复出。一法用无灰酒煎,但小儿不能饮酒者难服,然其效更速。(《本草衍义声)
用法 2~9g。 内服:煎汤(宜先煎,去水面浮沫),0.5~2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者,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厚朴为之使。恶辛夷、石韦。"
②《别录》:"不可多服,令人虚。"
③《蜀本草》:"白薇为之使。"
④《医学入门》:"伤风有汗及阴虚伤食者禁用。"
⑤《本草经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虚有热,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疮疤热甚,不因寒邪所郁而自倒靥;虚人伤风,气虚发喘;阴虚火炎,以致眩晕头痛;南方中风瘫痪,及平日阳虚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
上一条:刺杉
下一条:大叶凤凰尾巴草
本平台不卖药,不开方,不行医,不治病,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轻壹数据 [ data.cndoct.com ] 版权所有

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120193    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 苏ICP备12056281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