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药材库 稻芽

稻芽

别名 粟芽、蘖米、谷蘖、稻蘖、稻芽、谷芽、
出处 《纲目》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本品呈类圆球形,直径约2mm,顶端钝圆,基部略尖。外壳为革质的稃片,淡黄色,具点状皱纹,下端有初生的细须根,长约3~6mm,剥去稃片,内含淡黄色或黄白色颖果(小米)1粒。无臭,味微甘。 干燥的谷芽,呈长椭圆形而扁,两端略尖,长7~9毫米,宽3~4毫米,外稃包围果实,表面黄色,坚硬,具短细毛,有脉5条。基部有白色线形的浆片2枚,长约2毫米,其中由一个浆片的内侧伸出1~3条淡黄色弯曲的须根(初生根)。剥去外稃,内含白米1粒,质坚,断面白色,有粉性。气无,味微甘。以粒饱满、均匀、色黄、无杂质者为佳。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果实呈稍扁的长椭圆形,两端略尖,长6-9mm,宽约3mm。外种坚硬,表面黄色,具短细毛,有脉5条。基部有白色线形的浆片2枚,长约2mm,淡黄色,膜质,由一侧的浆片内伸出淡黄色弯曲的初生根。内释薄膜状,光滑,黄白色,内藏果实,质坚,断面白色,有粉性。气无,味微甜。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黄白色。①胚乳细胞含有淀粉粒,单粒呈不规则的多角形,边缘尖锐,直径2-10μm,偶见凹形脐点,层纹不明显,复粒由多数单粒组成,全角多呈卵圆形。②外稃上可见单细胞非腺毛,长150-250μm。
理化鉴别(l)取本品粉末2g,加水4ml置乳钵中研磨,静置片刻,吸取上层清液,滤过。滤液点于滤纸上,喷洒前三酮试剂,在100℃左右的供箱中,放置l-2min,呈现紫色斑块。(2)取上述的水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喷洒苯胺一邻苯二甲酸试剂,在105℃烘5min,呈现棕色斑点。
炮制 谷芽: 除去杂质。
炒谷芽: 取净谷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深黄色。
焦谷芽: 取净谷芽,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焦褐色。 炒谷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凉。焦谷芽:将谷芽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微喷清水,取出风干。 1.取拣净的稻谷,用水浸泡1-2天,捞出置容器中,上盖潮湿蒲包,每日淋水,保持湿润,至初生根(俗称芽)长约3-6mm时,取出晒干。
2.炒谷芽: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并大部爆裂,取出放凉。焦谷芽:将谷芽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微喷清水,取出风干。
温、无毒、平、
甘、苦、
归经 脾、胃、心、肝、肺、
功效 消食、健脾开胃、和中、消食化积、开胃、除烦、化积、下气、消食和中、
应用举例 ①启脾进食:谷蘖四两,为末,入姜汁、盐少许,和作饼,焙干;入炙甘草、砂仁、白术(麸炒)各一两。为末,白汤点服之,或丸服。(《澹寮方》谷神丸)
②脾胃虚弱泄泻:茯苓、芡实、建曲、查肉、扁豆、泽泻、谷芽、甘草。(《麻疹集成》健脾止泻汤)
③消食,健脾,开胃,和中,生津液,益元气。治病后脾土不健者:谷芽蒸露,用以代茶。(《中国医学大辞典》谷芽露)
用法 9~15g。 内服:煎汤,3~5钱。 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g;或研末。
注意事项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胃下垂者忌用。”
上一条:麻风树
下一条:小广藤
本平台不卖药,不开方,不行医,不治病,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轻壹数据 [ data.cndoct.com ] 版权所有

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120193    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 苏ICP备12056281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