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马蹄、羊蹄藤、夜关门、羊蹄甲、猪腰藤、马鞍藤、鹰爪风、缺月藤、燕尾藤、双肾藤、 |
出处 | 《四川中药志》 出自《四川中药志》。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根圆柱形,稍扁,大小长短不一,直径1-3.5cm。表面褐色,有细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并有少数细须根或残留须根痕,有的成凹沟。质坚硬,断面皮部褐棕色,木部色稍淡,密布细小孔洞(导管)。无臭,味涩微苦。 |
炮制 | |
性 | 平、无毒、温、 |
味 | 苦、涩、 |
归经 | 肾、大肠、 |
功效 | 除湿、解毒、收敛固涩、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
应用举例 | ①防治菌痢:鄂羊蹄甲根(切片)一至二两。水煎服,每天一剂,分二次服。(《全展选编·传染病》) ②治膀胱疝气:双肾藤、荔枝核、橘核、小茴、吴萸根。炖猪小肚吃。(《四川中药志》) ③治睾丸肿痛:双肾藤、鸡肾草、木辈子、双肾草、茴香根、气桃子。共炖猪肉吃。(《四川中药志》) |
用法 | 1~2两。 内服:煎汤,1~2两;或炖肉服。外用:煎水洗。 内服:煎汤,10-30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