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鸡肫皮、鸡毗胫里黄皮、鸡肶胵、鸡肫内黄皮、鸡黄皮、鸡食皮、鸡嗉子、鸡合子、鸡中金、化石胆、化骨胆、鸡肶胵里黄皮、鸡盹内黄皮、鸡盹皮、化骨胆、鸡内金、 |
出处 | 《本草蒙筌》
出自《蜀本草》。 《蜀本草》:鸡肶胵,以乌雄为良。 |
来源 |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本品为不规则卷片,厚约2mm。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为不规则的长椭圆形的片状物,有明显的波浪式皱纹,长约5厘米,宽约3厘米,表面金黄色、黄褐色或黄绿色,老鸡的鸡内金则微黑。质薄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有光泽。气微腥,味淡微苦。以干燥、完整、个大、色黄者为佳。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囊片状,略卷曲。大小不一,完整者长约3.5cm,宽约3cm,厚约0.5cm。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有多数明显的条棱状波纹。质脆,易碎,断面色质样,有光泽。气微腹,味微苦。 |
炮制 | 鸡内金:洗净,干燥。 炒鸡内金:取净鸡内金,照清炒或烫法(附录Ⅱ D)炒至鼓起。本品表面暗黄褐色至焦黄色,用放大镜观察,显颗粒状或微细泡状。轻折即断,断面有光泽。 醋鸡内金:取净鸡内金,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鼓起,喷醋,取出,干燥。每100kg鸡内金,用醋15kg。 鸡内金:拣去杂质,漂净晒干。炙鸡内金:先将砂子放入锅内炒热,再把洗净之鸡内金放入锅中,用文火拌炒至棕黄色或焦黄色鼓起,取出,筛去砂子。 鸡内金:拣去杂质,漂净晒干。炙鸡内金:先将砂子放入锅内炒热,再把洗净之鸡内金放入锅中,用文火拌炒至棕黄色或焦黄色鼓起,取出,筛去砂子。 |
性 | 平、无毒、微寒、 |
味 | 甘、涩、 |
归经 | 胃、脾、膀胱、肾、小肠、大肠、 |
功效 | 健脾、消食、止遗、涩精、化痰、消积滞、健脾胃、泻下、理气、健胃消食、化石、生肌、除热、宽中、止泄、利湿、通经、 |
应用举例 | ①治食积腹满:鸡内金研末,乳服。(《本草求原》) ②治痞气积:黄牛脑子一个(同鸡肶胵酒浸一宿),公鸡毗腥一个,朴硝一碗(提净),轻粉、沉香、砂仁、木香~_---钱.上件牛脑用铜锅焙干,将各项药入杵千下,焙。每服一钱,烧酒调下,日三服。(《圣惠方》) ③治反胃,食即吐出,上气:鸡肶胵烧灰,酒服。(《千金方》) ④治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作泄泻,完谷不化:白术四两,干姜二两,鸡内金二两,熟枣肉半斤。上药四味,白术、鸡内金各自轧细焙熟;再将干姜轧细,共和枣肉,同捣如泥,作小饼,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时,当点心,细嚼咽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益脾饼) ⑤治噤口痢疾:鸡内金焙研,乳汁服之。(《纲目》) ⑥治小儿疳病:鸡肫皮廿个(勿落水,瓦焙干,研末),车前子四两(炒,研末)。二物和匀,以米糖溶化,拌入与食。忌油腻、面食、煎炒。(《寿世新编》) ⑦治痟肾,小便滑数白浊,令人羸瘦:鸡肶胵一两(微炙),黄耆半两,五味子半两。上药,粗捣,以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三服。(《圣惠方》) ⑧治虚劳,上焦烦热,小便滑数,不可禁止:鸡肶胵黄皮二两(微炙),菟丝子二两(酒浸三宿,曝干,捣为末),鹿茸一两(去毛,涂酥炙微黄),桑螵蛸半两(微炒)。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沮清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⑨治小便淋沥,痛不可忍:鸡肫内黄皮五钱。阴干,烧存性。作一服,白汤下。(《医林集要》) ⑩治遗精:鸡内金六钱,炒焦研末,分六包,早晚各服一包,以热黄酒半盅冲服。(《吉林中草药》) ⑾治走马牙疳:鸡肫黄皮(不落水者)五枚,枯矾五钱。研搽。(《经验方》) ⑿治一切口疮:鸡内金烧灰,敷之。(《活幼新书》) ⒀治喉闭乳蛾:鸡肫黄皮勿洗,阴干烧末,用竹管吹之。(《青囊杂纂》) ⒁治小儿温疟:烧鸡肶胵中黄皮,末,和乳与服。(《千金方》) ⒂治发背已溃:鸡肫黄皮,同绵絮焙末搽之。(《纲目》) ⒃治骨结核,肠结核:鸡内金炒焦研末,每次三钱,日服三次,空腹用温黄酒送下。(《吉林中草药》) |
用法 | 3~9g。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焙干研末调敷或生贴。 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5-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生贴。 |
注意事项 | 脾虚无积者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