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香苏草、野苏、野香苏、崩疮药、扫把茶、膜悠麻、小苏苏棵、里香薷、狗尾巴香、山香、鬼米香条、小野菝子、满山香、小坝子、野拔子、 |
出处 | 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
来源 | 《中华本草》、 |
性状 | 性状鉴别,茎呈方柱形,长30-150cm,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裂纹和白色短柔毛。叶对生,皱缩或脱落,展平后呈椭圆形或菱状椭圆形,长1-3cm,宽0.5-2cm,表面暗绿色,有皱纹及粗毛茸,背面灰绿色,密生灰白色短柔毛;叶柄长0.5-2.5cm。在顶端或叶腋可见假穗状花序,花黄白色。气香,味辛、凉。 |
炮制 | |
性 | 凉、 |
味 | 辛、苦、 |
归经 | |
功效 | 解表、退热、化湿和中、 |
应用举例 | |
用法 | 内服:煎汤,9-12g。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