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刺菱、菱角、野菱、 |
出处 | 1.《纲目》云:“野菱自生湖中,叶、实俱小,其角硬直刺人,其色嫩青老黑。”2.《纲目拾遗》记载:“刺菱乃小菱也,生杭州西湖里,六桥一带多有之,以其四角尖如针芒刺手,故名……其菱大者如蚕豆,小者如黄豆,味绝鲜美,虽至秋老,亦不甚大。”所述特征与本种 |
来源 | 《中华本草》、 |
性状 | 性状鉴别:野菱果实扁三角状,有四角,两侧两角斜向上开展,宽2-3cm,前后两角向下伸长,角较尖锐。表面黄绿色或微带紫色,果壳木化而坚硬。果肉类白色,富粉性。气微,味甜微涩。细果野菱果实较小,宽1-2cm。 |
炮制 | |
性 | 平、 |
味 | 甘、 |
归经 | 胃、脾、 |
功效 | 补脾、健胃、生津止渴、解毒消肿、 |
应用举例 | |
用法 | 内服:煎汤,30-60g。 |
注意事项 | 不宜过食,以免腹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