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药材库 包袱花

包袱花

别名 包袱花、铃当花、道拉基、符蔰、白药、利如、梗草、卢如、房图、荠苨、苦梗、苦桔梗、大药、桔梗、
出处 《本经》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扭曲,长7~20cm,直径0.7~2cm。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不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具纵扭皱沟,并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部有横纹。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质脆,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木部淡黄白色。无臭,味微甜后苦。 干燥根呈长纺锤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时分歧稍弯曲,顶端具根茎(芦头),上面有许多半月形茎痕(芦碗)。全长6~30厘米,直径约0.5~2厘米。表面白色或淡棕色,皱缩,上部有横纹,通体有纵沟,下部尤多,并有类白色或淡棕色的皮孔样根痕,横向略延长。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至类棕色,略带颗粒状,有放射状裂隙,皮部较窄,形成层显着,淡棕色,木部类白色,中央无髓。气无,味微甘而后苦。以条粗均匀,坚实、洁白、味苦者佳。条不均匀,折断中空,色灰白者质次。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为斜椭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外皮多已除去或偶有残留。切面皮部淡黄白色,较窄;形成层环纹明显,淡褐色;木部宽,有较多裂隙。质脆,易析断。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总皂苷不得少于5.5%。 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桔梗,去头上尖硬二三分已来,并两畔附枝子,细锉,用百合水浸一伏时。漉出,缓火熬令干用。每修事四两,用生百合五分,捣作膏投于水中浸。"
②《纲目》:"桔梗,今但刮去浮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
平、无毒、微温、
苦、辛、
归经 肺、胃、肾、心、脾、
功效 排脓、养血、祛痰排脓、清利头目、利五脏、补血气、止霍乱、温中、消谷、开宣肺气、消积、除寒、祛痰、利窍、宣肺、去积、催乳、补虚、消痰、利咽、破血、
应用举例 ①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金匮要略》桔梗汤)
②治痰嗽喘急不定:桔梗一两半。捣罗为散,用童子小便半升,煎取四合,去滓温服。(《简要济众方》)
③治喉痹及毒气:桔梗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④治寒实结胸,无热证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上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⑤治伤寒痞气,胸满欲死:桔梗、枳壳(炙,去穰)各一两。上锉如米豆大,用水一升半,煎减半,去滓,分二服。(《苏沈良方》枳壳汤)
⑥治牙疳臭烂:桔梗、茴香等分。烧研敷之。(《卫生易简方》)
⑦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温服。
⑧伤寒腹胀(阴阳不和)。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汤"。
⑨咽痛。先服甘草汤,如不愈,再服桔梗汤。
⑩口舌生疮。治法同上。
⑾虫牙肿痛。用桔梗、薏苡,等分为末,内服。
⑿骨槽风(牙龈肿痛)。用桔梗研细,与枣肉调成丸子,如皂角子大。裹棉内,上下牙咬住。常用荆芥煎汤嗽口。
⒀眼睛痛,眼发黑。用桔梗一斤、黑牵牛头三两,共研细,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称"桔梗丸"。
⒁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细,加水调匀。每服一茶匙,一天服四次。药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⒂吐血下血。治法同上。
⒃打伤瘀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许,米汤送下。
⒄中蛊下血(下血如鸡肝色,大量排出,病热很险)。用桔梗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时须强灌。约七天之后,血止。可吃猪肝汤补身体。药中也可加犀角,用量与桔梗等分。
⒅怀孕中恶(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两,锉细,加生姜三片。水一杯煎服。
用法 3~9g。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白及、龙眼、龙胆。"
②《药对》:"忌猪肉。得牡蛎、远志疗恚怒;得消石、石膏疗伤寒。"
③朱震亨:"下虚及怒气上升者不宜。"
④《本经逢原》:"阴虚久嗽不宜用,以其通阳泄气也。"
上一条:铁牛入石
下一条:葛枣
本平台不卖药,不开方,不行医,不治病,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轻壹数据 [ data.cndoct.com ] 版权所有

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120193    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 苏ICP备12056281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