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臭蒿、草蒿、香丝草、酒饼草、马尿蒿、苦蒿、黄香蒿、黄蒿、野筒蒿、鸡虱草、秋蒿、香苦草、野苦草、黄花蒿、 |
出处 | 《纲目》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 |
性状 | 干燥全草,长约60~100厘米。茎圆柱形,表面浅棕色或灰棕色,有纵向棱线,质硬,折断面粗糙,中央有白色的髓,嫩枝具多数叶片,质脆,易碎裂。带果穗或花序的枝,叶片多已脱落,花序仅残存小球状棕黄色的苞片,如鱼子,质脆易碎。有特异香气,味苦,有清凉感。以色黄绿、气香、无杂质者为佳。 |
炮制 | |
性 | 寒、无毒、 |
味 | 苦、辛、 |
归经 | |
功效 | 止痒、驱风、清热、解热、健胃、消疮、 |
应用举例 | ①治结核潮热,盗汗,消化不良:黄花蒿二至四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暑热发痧,胸闷腹痛:鲜黄花蒿嫩叶五钱至一两或种子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疟疾,间歇热:黄花蒿三至五钱。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④治小儿热泻:黄花蒿、凤尾草、马齿苋各二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⑤治流火(淋巴管炎):黄花蒿、牡荆叶各二两,威灵仙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⑥治疥癣,皮肤湿痒:黄花蒿煎水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⑦治蛇咬伤:新鲜苦蒿一两,捣烂,外敷伤口。(《贵州民间方药集》) |
用法 | 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