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藕节巴、光藕节、藕节疤、藕节、 |
出处 | 《药性论》 出自《药性论》 |
来源 |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本品呈短圆柱形,中部稍膨大,长2~4cm,直径约2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残存的须根及须根痕,偶见暗红棕色的鳞叶残基。两端有残留的藕,表面皱缩有纵纹。质硬,断面有多数类圆形的孔。气微,味微甘、涩。 干燥的藕节,呈短圆柱形,长约2~4厘米,直径约2厘米。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中央节部稍膨大,上有多数残留的须根及根痕,有时可见暗红棕色的鳞叶残基;节两端残留的节间部表面有纵纹,横切面中央可见较小的圆孔,其周围约有8个大孔。体轻,节部质坚硬,难折断。气无,蛛微甘涩。以节部黑褐色、两头白色、干燥、无须根泥土者为佳。 性状鉴定 本品呈圆柱形,长2-4cm,直径约2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节膨大,有多数残留须根或圆形须根痕,节两端残留部分的表面有纵纹。体轻而质硬,不易折断,横断而中央有较大的圆孔7-9个,大小不等。气无,味甘、涩。 |
炮制 | 藕节: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藕节炭:取净藕节,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黄褐色。 藕节炭:取净藕节置锅内炒至外面呈黑色,内部呈老黄色,稍洒清水,取出,干燥即成。 藕节炭:取净藕节置锅内炒至外面呈黑色,内部呈老黄色,稍洒清水,取出,干燥即成。 |
性 | 平、无毒、冷、 |
味 | 涩、甘、苦、 |
归经 | 胃、肝、心、肾、肺、心包、 |
功效 | 止血、止咳、利水、凉血、散瘀、和血、通经、养血、解热毒、散瘀血、散瘀止血、 |
应用举例 | ①治卒暴吐血:藕节七个,荷叶顶七个。上同蜜擂细,水二钟,煎八分,去滓温服。或研末,蜜调下。(《圣惠方》双荷散) ②治坠马血瘀,积在胸腹,唾血无数者:用生藕节捣烂,和酒绞汁饮,随量用。(《本草汇言》) ③治鼻衄不止:藕节捣汁饮,并滴鼻中。(《纲目》) ④治大便下血:藕节晒干研末,人参、白蜜煎汤调服二钱,日二服。(《全幼心鉴》) ①治卒暴吐血:藕节七个,荷叶顶七个。上同蜜擂细,水二钟,煎八分,去滓温服。或研末,蜜调下。(《圣惠方》双荷散)②治坠马血疯,积在胸腹,唾血无数者:用生藕节捣烂,调酒绞汁钦,随量用。(名本草汇言》)③治鼻舰不止: 藕节捣汁饮,并滴鼻中。(《纲目》)④治大便下血: 藕节晒干研末,人参、 自蜜煎汤调服二露,日二服。(喀全幼心鉴》) |
用法 | 9~15g。 内服:煎汤,3~5钱:捣汁或入散剂。 内服:煎汤,10-30g;鲜用捣汁,可用60g左右取汁冲服;或入散剂。 |
注意事项 | 忌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