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水香草、连钱草、倒地掐、1965、龙眼草、倒地抽、石蒜还阳、羊耳、小淫羊藿、岩扫把、 |
出处 | 《贵州草药》 出自《贵州草药》。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1.性状鉴别 须根细如发丝,长5-10cm,直径0.3-0.5mm;表面棕褐色;质脆,易折断;味微涩。茎紫褐色,有细皱纹。羽状复叶,多皱缩,展平后小叶片宽椭圆形至近圆,盾状着生;叶面绿色,叶背暗红或淡绿色。花序梗细长,无花瓣。气微,味微苦。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壁褐色。皮层细胞3-4列,壁厚,棕黄色;内皮层凯氏带不明显。初生木质部5-7原型。 |
炮制 | |
性 | 寒、 |
味 | 苦、 |
归经 | 胃、肝、大肠、 |
功效 | 解毒、散寒、除风、驱风、燥湿、解痉、驱蛔、健胃、清热解毒、祛风清热、 |
应用举例 | ①治小儿抽侧背(角弓反张):岩扫把研末,每次五至六分,开水冲服。 ②治小儿白口疮:岩扫把煨水,洗口腔。 ③治风丹:岩扫把煨水,洗患处。(选方出《贵州草药》) |
用法 | 内服:研末,5~6分;或煎汤。外用:煎水洗患处。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1.5-2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
注意事项 | 虚寒证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