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 | 白马刺、两面刺、 |
| 出处 | |
| 来源 | 《中华本草》、 |
| 性状 | 性状鉴别:根呈纺锤形,簇生于根茎上,长约20cm,直径0.6-2cm。外皮黄色,略有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略呈粉质。气特异,味苦微甜。 以粗壮、无须根及芦头者为佳。 显微鉴别:与大蓟很近似,不同者:内皮层外侧的分泌腔较少,直径107-150μm。韧皮纤维成层排列,木化;木质部较发达。 |
| 炮制 | |
| 性 | 凉、 |
| 味 | 苦、 |
| 归经 | |
| 功效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 应用举例 | |
| 用法 | 内服:煎汤,15-30g。 |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