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花碱、碱、灰碱、水碱、枧砂、干饼药、干饼药、石碱、 |
出处 | 《本草衍义补遗》
出自1.《本草衍义补遗》。 2.《纲目》:石碱,出山东济宁诸处,彼人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
性状 | |
炮制 | |
性 | 温、微毒、 |
味 | 辛、苦、咸、涩、 |
归经 | 胃、大肠、 |
功效 | 软坚、消积、消痰、化痰、去湿、祛湿、 |
应用举例 | ①消积破气:石碱三钱,山查三两,阿魏五钱,半夏(皂荚水制过)一两。为末,以阿魏化醋煮糊丸服。(《摘元方》) ②治拳毛倒睫,用刀微划动,以药泥眼胞上,睫自起也:石碱一钱,石灰一钱。醋调涂之。(《摘元方》) ③治虫牙疼痛:花碱填孔内。(《儒门事亲》) ④治痣黡疣赘:花碱、矿灰,以小麦秆灰汁煎二味,令干,等分为末。以针刺破,水调点之,三日三上,须新台乃效。(《圣济总录》) |
用法 | 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敷。 内服:入丸、散。外用:研末点撒或调敷。 |
注意事项 | 《本草经疏》:"作泄,胃薄者忌服。" 《本草经疏》:作泄,胃薄者忌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