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苎麻叶、 |
出处 | 《纲目》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全体绿棕色,有毛,叶片展平后为宽卵形,长达15cm以上,宽5-10c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齿。基出脉3条,上面微凹,下面微隆起。叶柄较长,长达7cm。气微,味微辛、微苦。 |
炮制 | |
性 | 寒、无毒、 |
味 | 甘、微苦、 |
归经 | 心、肝、 |
功效 | 止血、解毒、消炎、凉血、散瘀、痈肿、散瘀消肿、凉血止血、 |
应用举例 | ①治诸伤瘀血不散:野苎叶(五至六月收)、苏叶,擂烂敷金疮上。如瘀血在腹内,水绞汁服。秋冬用干叶亦可。(《永类钤方》) ②治金疮折损:苎麻叶(五月收取),和石灰捣作团,晒干,研末敷之。(《纲目》) ③治外伤出血:苎麻叶、地衣毛,晒干研粉外用。(《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④治乳痈初起:苎麻鲜叶,韭菜根、橘叶同酒糟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
用法 | 内服:煎汤,0.5~1两;研末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研末掺;或鲜品捣敷。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