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茨藜子根、茨藜根、茨藜根、刺梨根、 |
出处 | 《草木便方》 出自于《草木便方》。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性状鉴别 根和根茎呈圆柱形,长 15-30-50cm,直径0.5-2cm或更粗。表面棕褐色,具细纵纹及侧根痕,少数有细须根残存。皮部薄,易剥离,皮脱落处表面呈棕红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木部呈浅红棕色与黄白色间杂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涩。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外侧有落皮层,有的可见1-2列木栓形成层和数列栓内层细胞,其内散有单个或数个成束的纤维。无限外韧型维管束排列成环,韧皮部纤维束排成断续的1-2层,木化或微木化,有的纤维鞘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周围有木纤维,壁木化。射线细胞类方形或长方形,5-11-16列,有的细胞孔沟明显。年轮清晰可见。髓部细胞壁木化。 粉不特征:棕黄色。①韧皮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胞腔窄,直径20-25μm,具孔沟。②晶鞘纤维结晶长方形或多角形。③木纤维直径约18μm,胞腔狭窄。④导管多为网纹,直径50-80μm。⑤草酸钙结晶方形、短柱形或不规则形。 |
炮制 | |
性 | 平、无毒、 |
味 | 酸、甘、苦、 |
归经 | 胃、肝、肾、脾、 |
功效 | 止泻、止痛、健胃、消食、止血、收涩、止痢、止遗、涩精、健胃消食、 |
应用举例 | ①治慢性胃炎,胃痛:茨藜根,煎成浓液,每日当茶饮,连服一周。(《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胃气胀痛:茨藜根一两,红糖一两。水煎服。(《贵州民间方药集》) ③治脾虚白痢,消化不良:茨藜根一两五钱,何首乌一两五钱,头晕药一两。水煎,连服二剂。(《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赤白崩带:刺梨根半斤,金毛狗脊四两。泡酒,早晚各服一酒杯。(《重庆草药》) ⑤治久咳:茨藜根,加糖煎服。(《贵阳民间药草》) |
用法 | 内服:煎汤,0.5~2两。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每次0.15g。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