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蓼螺、 |
出处 | |
来源 | 《中华本草》、 |
性状 | 性状鉴别(1)蛎敌荔枝螺,贝壳小型,近于菱状,两端尖细,表面青灰色中略带白色,具有灰褐色中棕色不规则的细肋,壳口长卵圆形,内面淡黄色,有棕黄色花方和肋。气微,味微咸。 (2)疣荔枝螺,贝壳较小,略中小型椭圆形,高约33mm,宽约21mm。螺层约6层,缝合线浅,不明显。螺旋部约为壳高的1/3,每一螺层中部有环列明显的疣状突起。体螺层有5裂疣状突起。整个壳表面密布较细的螺肋和细密的生长纹。表面灰白色,突起部呈黑灰色。壳口卵圆形,内面淡黄色,有大块黑色或褐色斑。外唇薄,内唇淡黄色,略直,光滑。质坚硬。气微,味微咸。 |
炮制 | |
性 | 平、 |
味 | 咸、 |
归经 | |
功效 | 散结、清热解毒、 |
应用举例 | |
用法 | 内服:煎汤,10-25g。外用:适量,煅灰调敷。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