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石打穿、月下红、小红参、紫丹花、华鼠尾草、乌沙草、黑面风、大发汗、石大川、紫参、五凤花、小丹参、墨面风、山缝拿、红根参、半枝莲、田芹菜、活血草、石见穿、 |
出处 | 《纲目》 出自《纲目》。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性状鉴别 茎方柱形,长20-70cm,直径1-4mm,单一或分枝;表面灰绿色或暗紫色,有白色长柔毛,以茎的上部及节处为多;质脆,易折断,折断面椭部白色或褐黄色。叶多卷曲,破碎,有时复叶脱落,仅见单叶,两面被白色柔毛,下面及叶脉上较明显,轮伞花序多轮,集成假总状,花冠二唇形,蓝紫色,多已脱落,宿萼筒外面脉上有毛,筒内喉部有长柔毛。小坚果椭圆形,褐色。气微,味微苦、涩。 以叶多、色绿、带花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长方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外被角质层,有气孔及毛茸。栅栏组织1-2列细胞胞,海绵组织4-5列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表皮内方均有厚角组织,维管束上下两侧可见纤维。 茎横切面:呈四棱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可见毛茸。皮层外侧在四角棱处有4-6列厚角细胞;内皮层清晰。维管束外韧型,角隅处发达,韧皮部外侧有纤维2-4列,木质部连成环。髓部大。 叶表面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呈连珠状增厚,具角质纹理;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30-45μm,柄单细胞;小腺毛头部单细胞,直径18-23μm,柄短,单细胞;非腺毛多存在于叶脉处,1-11细胞,长72-1620μm,壁厚,具疣状突起,有时细胞缢缩;气孔直轴式。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毛少,无气孔。 |
炮制 | |
性 | 平、微寒、 |
味 | 辛、苦、 |
归经 | 肝、脾、 |
功效 | 痛经、痈肿、镇痛、活血、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散结消肿、活血化瘀、 |
应用举例 | |
用法 |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和服。 内服:煎汤,6-15g;或绞汁。外用:适量,捣敷。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