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虎豆、狸豆、巴山虎豆、鼠豆、黎豆、 |
出处 | 《本草拾遗》
出自1.《尔雅》郭璞注:摂,今虎豆,缠蔓林树而生。荚有毛刺。 2.《本草拾遗》:黎豆,生江南,蔓如葛,子如皂荚子,作狸首文,故名黎豆。 3.《纲目》:狸豆野主,山人亦有种之者,三月下种生蔓,其叶如豇豆叶,但文理偏斜。六、七月开花成簇,紫色,状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性状鉴别 种子扁椭圆形式肾形,长约1.4cm,宽约1cm,厚约6mm表面灰白色,有灰黑色斑纹,微皱缩,略具光泽,边缘有灰黑色种脐,长约6mm,宽约1.5mm,种脐色。飞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
炮制 | |
性 | 温、小毒、 |
味 | 甘、微苦、 |
归经 | 脾、肺、 |
功效 | 益气、生津、温中、 |
应用举例 | |
用法 | 内服:煎汤,6-9g;或煮食。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