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药材库 酸汤杆

酸汤杆

别名 酸汤杆、苦柴子、檕迷、挈檀、羿先、孩儿拳头、酸汤杆、荚蒾、
出处 《唐本草》 出自《唐本草》。
1.《唐本草》:荚蒾,叶似木槿及似榆,作小树。其子如溲疏,两两为并,四四相对,而色赤,味甘。檀、榆之类也。
2.《本草拾遗》荚蒾,主六畜疮中蛆,煮汁作粥灌之,蛆立出。皮堪为索。生北土山林间。
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状
炮制
微寒、平、无毒、
酸、辛、苦、甘、
归经
功效 清热解毒、消谷、活血、下气、疏风解毒、疏风解表、祛瘀消肿、
应用举例 治小儿疳积:荚蒾叶与茎一至二两,芡实五钱至一两。酌加水,煎三小时,加些白糖,吃芡实和汤。可以常服。(《福建民间草药》)
用法 枝、叶:0.5~1两;外用适量,煎水温洗患处。根:0.5~1两,水煎或水酒各半煎服。 内服:煎汤,0.5~1两。 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外洗。
注意事项
上一条:假大薯
下一条:七叶莲
本平台不卖药,不开方,不行医,不治病,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轻壹数据 [ data.cndoct.com ] 版权所有

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120193    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 苏ICP备12056281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