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羊血、 |
出处 | 《唐本草》
1.出自《唐本草》。 2.《岭表录异》:野葛,毒草也,俗呼胡蔓草,误食之,则用羊血浆解之。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性状鉴别,干燥羊血成块状,黑褐色或深紫色,稍有光泽,体轻;气腥。 |
炮制 | |
性 | 平、无毒、 |
味 | 咸、 |
归经 | |
功效 | 止血、补血、祛瘀、散瘀解毒、 |
应用举例 | ①治吐血、衄血,积日不止:新羊血,热饮一、二小盏。(《圣惠方》) ②治大便下血:羊血煮熟,拌醋食最效。(《便民食疗》) ③治产后余血攻心,或下血不止,心闷,面青,身冷,气欲绝:新羊血一盏,饮之三两服。(《梅师集验方》) ④治外伤出血:羊血炭十份,血余炭十份,黄芩粉两份。制法:将新鲜羊血放置12小时后,取其血块放入锅内,用火炒至膏状,再另扣上一锅作盖,在两锅周边用黄泥封严,于上锅底贴一张白纸,用火煅至白纸呈黄色为度,待锅凉后取炭压成细末;然后加入血余炭和黄芩细末,混匀。用法:敷药后,马上用纱布块敷盖加压止血,三分钟后再包扎。小伤口上药一次即可。(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
用法 | 内服:煮食或以鲜血饮之。 内服:鲜用,热饮或煮食,30-50g;干血;烊冲,每次6-9g,每日15-30g。外用:适量,涂敷。 |
注意事项 | 《纲目》:“服地黄、何首乌诸补药者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