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羊刺蜜、草蜜、给敦罗、刺糖、骆驼刺糖、阳塔克西克尔、给勃罗、刺蜜、 |
出处 | 《本草拾遗》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1.《本草拾遗》:刺蜜,生交河沙中。草头有刺,上有毛,毛中生蜜。一名草蜜。 2.《本草纲目》:按李延寿《北史》云,高昌有草,名羊刺,其上生蜜,味甚甘美。杰公云,南平城羊刺无叶,其蜜色白而味甘;盐城羊刺叶大,其蜜色青而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糖粒呈圆球形的小颗粒,黄白色,有粘性,味甜。以色黄白、无枝叶泥砂杂质者为佳。 性状鉴别 本品呈颗粒状,直径1-5mm,我表淡黄色至棕黄色,略具粘性,气微,味甜。常混有原植物的小刺及倒卵形革质的小叶片。 |
炮制 | |
性 | 平、无毒、温、 |
味 | 甘、酸、 |
归经 | 心、肾、肺、脾、小肠、 |
功效 | 止痛、涩肠、收敛、止渴、开胃、除烦、 |
应用举例 | ①治痢疾,腹泻,腹痛:刺糖三钱,为末,冲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②治顽固性头痛:刺糖二克,骆驼蓬草一克,骆驼蹄草二克。共研粉末,日服三次,每次一至二克。(《新疆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 |
用法 | 内服:研末,3~5钱。 内服:煎汤,10-15g。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