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山韶子、毛荔枝、毛召、韶子、 |
出处 | 《本草拾遗》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拾遗》:韶子生岭南。子如栗,皮肉核如荔枝。《广志》云:韶叶似栗,有刺,斫皮内白脂如猪,味甘酸,亦云核如荔枝也。 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海南韶子,果核(种子)有毒,虽经炒熟,但多食引起腹痛,头晕,发热,呕吐;严重的不能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
炮制 | |
性 | 温、无毒、 |
味 | 酸、甘、 |
归经 | 胃、脾、 |
功效 | 散寒、止痢、消炎、解毒、 |
应用举例 | |
用法 |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