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南烛、乌饭果、乌饭子、南烛子、 |
出处 | 《纲目》
出自《本草纲目》。 1.《本草图经》:南烛,今惟江东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陵冬不雕,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种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不拘时采其枝叶用。亦谓之南烛草木。其子似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叶不相对,似茗而圆厚,味小酢,冬夏常青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干燥果实,球形,直径4~5毫米。表面暗赤褐色,略有细皱纹,具宿萼,萼筒钟状;先端5浅裂,裂片三角形,约包被果实2/3以上,顶端具黄色点状的花柱痕迹,基部常有果柄。味酸而稍甜。 性状鉴别 果实类球形,直径4-6mm。表面暗红褐色至紫黑色,稍被白粉,略有细纵纹。先端具黄色点状的花柱痕迹,基部有细果梗或果梗痕。有时有宿萼,约包被果实2/3以上,萼筒钟状,先端5浅裂,裂片短三角形。质松脆,断面黄白色,内含多数长卵状三角形的种子,橙黄色或橙红色。气微,味酸而稍甜。 |
炮制 | |
性 | 平、无毒、 |
味 | 酸、甘、 |
归经 | 肝、肾、 |
功效 | 强筋骨、固精、益肾、驻颜、强精、强筋、明目、止泻痢、益气力、补肝肾、益肾固精、 |
应用举例 | 添精益髓,舒筋明目:南烛子(生者)两斤,白果(去壳)四两,山药末一斤,茯苓四两,芡实半斤,同捣为饼,火焙干为末;入枸杞子一斤,熟地一斤,山茱萸一斤,桑叶末二斤(嫩桑为妙),巨胜子半斤。共为末,蜜为丸。每日早晨老酒送下五钱。(《本草新编》) |
用法 | 1~3钱。 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剂。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剂。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