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紫苜蓿、紫花苜蓿、蓿草、牧蓿、木粟、怀风、光风、连枝草、光风草、南苜蓿、金花菜、草头、母齐头、黄花草子、磨盘草子、黄花菜、苜蓿、 |
出处 | 《别录》 出自《名医别录》。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
炮制 | |
性 | 平、无毒、凉、 |
味 | 苦、淡、涩、 |
归经 | 胃、肾、脾、 |
功效 | 清脾胃、利大小肠、消肿、利尿、健胃、清湿热、利五脏、清热利尿、 |
应用举例 | ①治膀胱结石:鲜南苜蓿三至五两,捣汁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②治浮肿:苜蓿叶五钱(研末),豆腐一块,猪油三两。炖熟一次服下,连续服用。(《吉林中草药》) |
用法 | 0.5~1两。或鲜草2~3两,捣汁服。 内服:捣汁,3~5两;研末,2~3钱。 内服:捣汁,3-5两;研末,2-3钱。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