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 | 钩芺、苦板、苦菜、败酱、败酱草、苦芺、 |
| 出处 | 出自《本草经集注》。 1.《尔雅》郭璞注:钩芺,大如拇指,中空,茎头有薹似蓟,初生可食。 2.陶弘景:苦芺,处处有之,人取茎生食之。五月五日采,暴干。 3.《唐本草》:苦芺,今人以为漏芦,非也。 4.《食疗本草》:苦芺,生食治 |
| 来源 | 《中华本草》、 |
| 性状 | |
| 炮制 | |
| 性 | 微寒、 |
| 味 | 苦、 |
| 归经 | |
| 功效 | 痈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 应用举例 | |
| 用法 | 内服:煎汤,15-30g;或生嚼。外用:适量,捣敷;或烧灰敷;或煎汤洗。 |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