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黄大戟、蜀桑、金腰带、铁牛皮、浮胀草、芫花根、 |
出处 | 《吴普本草》 出自《吴普本草》。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状 | |
炮制 | |
性 | 毒、温、 |
味 | 辛、苦、 |
归经 | 肝、肾、肺、脾、 |
功效 | 散结、逐水、解毒、 |
应用举例 | ①治水气洪肿,小便涩:芫花根一两。锉,微炒,捣细罗为末。每服,空心,以温水调下一钱,得小便大利便差。(《古今录验方》) ②治瘰疬初起,气壮人:芫花根,擂水一盏服,大吐利,即平。(《濒湖集简方》) ③治乳痈:㈠芫花根皮捣烂,塞患侧鼻孔中。(《南京民间药草》)㈡芫花根一钱至一钱五分。炒黄,水煎服。(《江西中医药》(6):57,1957) ④治便毒初起:芫花根擂水服,以渣敷之,得下即消。(《濒湖集简方》) ⑤系瘤,兼去鼠奶痔:芫花根洗净,带湿,不得犯铁器,于木石器中捣取汁,用线一条浸半日或一宿,以线系瘤,经宿即落。如末落再换线。落后以龙骨、诃子末敷疮口,即合。系鼠奶痔依上法。(《种福堂公选良方》) ⑥治鱼脐疔疮,久疗不差:芫花根二两,猪牙皂荚五挺,白矾三两(烧令汁尽,细研),黑豆三合。上药,用醋一斗,先浸芫花根及皂荚、黑豆三日,于釜中以火煎至二升,去滓后,即入铛中,煎至一升,入白矾末搅令匀,去火成膏。摊于帛上贴,日二易之。(《圣惠方》芫花根膏) ⑦治神经性皮炎:芫花根皮,晒干,研末,用蜡或酒调敷。(湖南《兄弟省市中草药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
用法 | 内服:煎汤,0.5~1.5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熬膏涂或制药线系痔瘤。 内服:煎汤,1.5-4.5g;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
注意事项 | 体质虚弱及孕妇忌服。 ①《吴普本草》:"久服令人泄。" ②《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1.体质虚弱及孕妇忌服。 2.《吴普本草》:久服令人泄。 3.《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