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药材库 天台乌药

天台乌药

别名 天台乌、台乌、矮樟、香桂樟、铜钱柴、班皮柴、旁其、天台乌药、鳑魮、矮樟根、土木香、鲫鱼姜、鸡骨香、白叶柴、乌药、
出处 《本草拾遗》 1.《本草纲目拾遗》:乌药,生岭南邕州、容州及江南。树生似茶,高丈余。一叶三丫,叶青阴白。根状似山芍药及乌樟根,色黑褐,作车毂纹,横生。八月采根,直者不用。
2.《本草图经》:乌药,木似茶槚,高五、七尺。叶微圆而尖,作三丫,面青背白。四、五月开细花,
来源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
性状 本品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硬。切片厚0.2~2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年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质老、不呈纺锤状的直根,不可供药用。 ①乌药个
呈纺锤形,略弯曲,两头稍尖,中部膨大,或成连珠状,长10~15厘米;膨大部直径1~2厘米。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须根残痕,具纵皱及横裂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类圆形,浅棕色而微红,稍显粉性,中心色较深,外层皮部棕色,甚薄;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气微香,味微辛苦.以连珠状、质嫩、粉性大、横断面浅棕色者为佳。
②乌药片
分薄片与厚片,均为类圆形片状,厚片有时斜切成椭圆形,直径1~2厘米,厚约1.5毫米;薄片厚1毫米以下。平整而有弹性。切面黄白色至淡棕色而微红,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以平整不卷、色淡、无黑斑、不破碎者为佳。
主产浙江、湖南、安徽、广东、广西。此外,湖北、江西、陕西、四川、云南、福建等地亦产。习惯以浙江天台所产者品质最佳,故称"天台乌药"或"台乌药"。 1.性状鉴别 乌药个,根纺锤形或圆形,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呈连珠状,习称“乌药珠”,长5-15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有细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质极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芳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乌药片为横切圆形薄片,厚1-5mm,或更薄,切面黄白色至淡棕黄色而微红,有放射状纹理和年轮。质脆。
以个大、肥壮、质嫩、折断面香气浓郁者为佳;质老、不呈纺锤形的直根,不供药用。
2.显微鉴别 根(直径1.4cm)横切面:木栓层为5-6列木栓细胞,多破裂。皮层狭窄,散有较多的椭圆形油细胞,内含黄色挥发油滴。韧皮部常有单个纤维及油细胞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根的绝大部分,年轮明显;导管呈径向稀疏排列;木纤维发达,根中央尤甚;木射线宽1列细胞;油细胞少见。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黄色内含物。
3.粉末特征 黄白色。①淀粉粒单粒类球形、长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39μm,脐点叉状、人字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4个分粒组成。②木纤维淡黄色,直径20-30μm,壁厚约5μm,有单纹孔。③韧皮纤维无色,长梭形,直径15-17μm,壁极厚,孔沟不明显。④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68μ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⑤油细胞长圆形,含棕色分泌物。⑥射线细胞壁稍增厚,纹孔较密。
炮制 除去杂质;未切片者,除去细根,大小分开,浸透,切薄片,干燥。 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泡透,根据季节注意换水,防止发臭,及时捞出切片。如已在鲜时切片者,筛去灰屑。 1.拣去杂质,分开大小条,用水泡透,根据季节注意换水,防止发臭,及时捞出切片。如已在鲜时切片者,筛去灰屑。
2.炒制:取净乌药片,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
3.麸制:取净乌药片,用麦麸炒至微黄,筛去麦麸即得。
4.醋制:取乌药片与醋拌匀,略闷,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带焦斑为度,取出放凉。每乌药500g,用醋60g。
5.酒制:取乌药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酒尽时,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干,每乌药500g,用黄酒60g。
6.盐制:取麦麸,炒热,加入经盐水润半小时的乌药片,炒3-4分钟至呈淡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乌药16kg,用盐0.4kg,开水2kg,麦麸2kg。
温、无毒、
辛、微苦、
归经 肾、肺、脾、膀胱、胃、肝、心、
功效 止痛、痛经、顺气、温肾散寒、散寒、消胀、开郁、破瘀、行气止痛、
应用举例 ①治风气攻疰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头目旋晕;瘫痪,语言蹇涩,筋脉拘挛;脚气步履艰难,脚膝软弱;妇人血风,老人冷气,上攻胸臆,两胁刺痛,心腹膨胀,吐泻肠呜:麻黄(去根、节)、陈皮(去瓤)、乌药(去木)各二两,白僵蚕(去丝、嘴,炒)、川芎、枳壳(麸炒)、甘草(炒)、白芷、桔梗各一两,干姜(炮)半两。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七分,温服。(《局方》乌药顺气散)
②治冷气、血气、肥气、息贲气、伏梁气、奔豚气,抢心切痛,冷汗,喘息欲绝:天台乌药(小者,酒浸一夜,炒)、茴香(炒)、青橘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温酒、童便调下。(《卫生家宝方》)
③治心腹气痛:乌药,水磨浓汁一盏,入橘皮一片,苏一叶,煎服。(《濒湖集简方》)
④治胀满痞塞,七情忧思所致:天台乌药、香附、沉香、砂仁、橘红、半夏,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调。(《亦水玄珠》乌药顺气散)
⑤治浑身胀痛,气血凝滞者:香附(盐、酒、便、醋四分制之)、乌药,共细末,酒下四、五分。(《慎斋遗书》香附散)
⑥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上药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济生方》四磨汤)
⑦治气厥头痛,妇人气盛头痛及产后头痛:川芎藭、天台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葱、茶调下。(《纲目》)
⑧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陈皮、藿香、枳壳各钱半,厚朴一钱,泽泻、乌药、香附各二钱,木香七分至一钱,煎服。(《沈氏尊生书》排气饮)
⑨治胎前产后血气不和,腹胀痛:乌药、香附、当归、川芎(俱酒炒)各三钱。水煎服。(《本草切要》)
⑩治产后腹痛:天台乌药、杜当归,为末,豆淋酒调下。(《朱氏集验医方》乌药散)
⑾治小肠疝气乌药一两,升麻八钱。水二钟,煎一钟,露一宿,空心热服。(《孙天仁集效方》)
⑿治干湿脚气乌药一两,莳萝一分(二味炒令黄色)。同为末,温酒下二钱。若是干脚气,用苦楝子一个,柏浆水一升,煎至五合,调下。(《博济方》乌药散)
⒀治脚气掣痛,初发时:土乌药,不犯铁器,布揩去土,瓷瓦刮屑,好酒浸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即愈,入麝少许尤佳,痛入腹者,以乌药同鸡子,瓦罐中水煮一日,去鸡子,切片蘸食,以汤送下。(《永类钤力》)
⒁治肾经虚寒,小便滑数及白浊等疾:天台乌药(细锉)、益智子(大者,去皮,炒)。上等分,为末,别用山药炒黄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曝干。每服五十丸,嚼茴香数十粒,盐汤或盐酒下。(《魏氏家藏方》固真丹,即《妇人良方》缩泉丸)
⒂治小儿慢惊,昏沉或搐:乌药磨水灌之。(《济急仙方》)
⒃治小儿疳积:天台乌药、鸡内金、五谷虫各等分,加入青黛%5(例如台乌药净末用一两,青黛用五分)。共研细末,和匀。每晨空腹用温开水送服一至三钱,连服一月。(《浙江中医杂志》乌金散。12:32(560),1958)
⒄治泻血,血痢:乌药不以多少,炭火烧存性,捣罗为末,陈粟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圣济总录》乌金丸)
⒅治跌打损伤(背部伤尤宜):乌药一两,威灵仙五钱。水煎服。(《江西草药》)
⒆风湿麻痹。用乌药一百两、沈香五十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姜盐汤送下。此方名"乌沈汤"。
⒇一切气痛。用乌药(酒浸一夜后炒)、茴香(炒)、青桔皮(去白,炒)、良姜(炒),等分为末,以温酒加童便调下。
(21)几种常见病。用香附、乌药,等分为末,每服一至二钱,饮食不进,姜枣汤送下;疟疾,干姜白盐汤送下;腹中有虫,槟榔汤送下;头风虚肿,茶汤送下;妇女冷气,米汤送下;产后血攻心、脾痛。童便送下;妇女血海痛,男子疝痛,茴香汤送下。
(22)小肠疝气。用乌药一两、升麻八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露一宿,煨热,空心服。
(23)脚气扯痛。用乌药刮屑,浸酒中一宿,次早空心温服。溏泄好愈。加麝香少许更好。
(24)血痢。用乌药烧存性,研为末,加陈米饭做成刃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送下。
(25)咽喉闭痛。用生乌药,加酸醋二碗,煎成一碗,先噙后咽,吐出痰涎好愈。 1.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治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痛,痛经。2.暖肝煎(《景岳全书》),用于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3.四磨汤(《济生方》),行气降逆,宽胸散结,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所致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4.乌药顺气散(《赤水玄珠》),行气宽胸,治七情忧思所致的胀满痞塞之证。5.排气饮(《沈氏尊生方》),行气消滞,治产后逆气,食滞胀痛。6.缩泉丸(《妇人良方》),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小儿遗尿。7.五磨饮子(《医方集解》),顺气行滞。8.六磨汤(《证治准绳》),顺气行滞,调理肝脾,通便导滞,治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导致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小。9.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祛瘀软坚,兼调脾胃,治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血瘀日甚所致腹部积块,硬痛不移,面黯消瘦,纳减乏力,时有寒热,月事不行。
用法 3~9g。 内服:煎汤,1.5~3钱;磨汁或入丸、散。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质老、不呈纺锤状的直根,不可供药用。 气虚、内热者忌服。
①《医学入门》:"疏散宣通,甚于香附,不可多服。"
②《本草经疏》:"病属气虚者忌之。""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
③《本经逢源》:"不可见火。" 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上一条:章表
下一条:掌落根
本平台不卖药,不开方,不行医,不治病,仅此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素材。身体问题请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轻壹数据 [ data.cndoct.com ] 版权所有

二类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120193    工业信息化产业部备案编号: 苏ICP备12056281号-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