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杂蘑、野蘑菇、 |
出处 |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皇和覃谱》:本草李濒湖云:蘑菰出山东、淮北诸处。埋桑堵诸木于土中,浇以米泔,待菰生采之,长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软,其中空虚;状如未开玉簪花,或云肉覃。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 |
性状 | 性状鉴别 菌盖半球形、扁半表或平展,直径6-18cm,白色、乳黄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或微有龟裂,有时亦有不明显的小鳞片。菌肉厚,类白色。菌褶稠密,不等长,白色、粉红色或黑褐色。菌柄圆柱形,长4-12cm,直径1.5-3.0cm,白色或乳黄色,中上部有时可见菌环。菌环双层,大,厚。气香,味特异。 |
炮制 | |
性 | 温、 |
味 | 咸、 |
归经 | |
功效 | 散寒、活络、舒筋、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
应用举例 | |
用法 | 内服: 研末,6-9g;或入丸。 |
注意事项 |